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2020年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推进依法治理,以做好“七五”普法收官和“八五”普法谋划为主线,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乡村建设,深入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景泰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切实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使命感、责任感
1.学习宣传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增强全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营造良好环境。
2.持续推进宪法的学习宣传。巩固提升我县“宪法联系点”活动实效,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推“宪法十进”活动持续深入开展,让宪法宣传天天见、处处现,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强化县乡村三级联动,推动部门横向联合,广泛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坚持整体联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学习宣传宪法的浓厚气氛;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充分发挥“报、网、端、微、屏”作用。
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县部署要求,结合普法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力宣传我国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促进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中关于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的要求,做好落实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组织开展“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谋划“八五”普法工作
4.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认真对照全县“七五”普法规划和《景泰县“七五”普法工作考评办法》要求,查找普法工作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补齐短板,逐项落实。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的安排,5月底之前将本单位、本部门“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同时将档案资料按照考核要求,分类装订备查。
5.组织进行“七五”普法总结验收。组织好“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检查、评估、验收等工作,做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推荐、报送、表彰。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拟于5月份抽调相关单位的普法骨干对全县各单位、各部门进行考核验收,为迎接中央和省、市的验收做好准备。
6.谋划好“八五”普法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创新守正,科学谋划好“八五”普法。
三、深入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提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水平
7.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编制发布县级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落实普法责任制提醒告示制度,制定“谁执法谁普法”考核评议办法,加强普法责任制检查督导,探索第三方评估制度,坚持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服务全过程,将履行职能、文明管理、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民服务的过程变成生动有效的普法实践,加强以案释法,推动形成普法工作大格局。
8.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落实《关于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采取网上观看或者现场旁听等形式,安排国家工作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旁听庭审活动,提升“关键少数”法治意识及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教育,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9.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分工方案,推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营造全社会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10.继续深入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加强“法治扶贫”,全面落实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中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意见》,围绕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扫黑除恶、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等中心工作,持续开展“法律十进”活动。加强贫困村“精准脱贫法治大讲堂”巡回宣讲和法律明白人培训、法治文化建设等法治扶贫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扎实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集中宣传活动。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对外法治宣传。
11.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在全县广泛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作用,加大以案释法力度,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和防护知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2.开展“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各单位、各部门要依据本部门、本行业所涉及执行的法律法规,每月围绕所属的主题宣传月内容,通过以案释法、部门法律知识宣传、法治文化创建、全媒体宣传等形式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提升全社会法治化水平
13.进一步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推动将宪法法律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必修课,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建设并用好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用法平台,利用网络、视频直播等组织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全面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
14.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阶段,分学段分重点开展;规范中小学兼职法治副校长配备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兼职法治副校长作用,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积极联系公安、检察、法院等政法部门开展青少年法治实践活动。
六、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示范作用,助力“五城联创”建设
15.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分工,组织全社会开展全民守法普法活动,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内涵、作用等的理解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学习宣传,使法治文化内化为约束支配社会成员的观念和准则,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法治思想基础,推进良法善治。
16.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充分运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按照《规划》要求,积极推进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书屋、普法工作站(广播站)等基层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管好用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让法治文化有形呈现,确保有效发挥作用。
17.加强法治文艺作品创作。广泛发动各单位、各部门拍摄制作法治动漫微视频微电影,组织开展参与第四届“我与宪法”微视频和第十七届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展播活动、百家网站微信公众号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疫情防控、法治同行”普法作品征集等活动,组织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活动,进一步提高作品质量和利用率。
七、提升融媒体普法工作水平,积极推进“智慧普法”“数字普法”
18.加强网络宣传平台建设。健全平台运行机制,完善栏目设置,充实栏目内容,加强大数据应用,大力依托移动通讯终端、公共视听载体以及微信、微博、学习强国、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深化普法新媒体矩阵建设,因地制宜,持续打造网络普法品牌,制作一批适合新媒体平台传播的普法短视频、动态海报、普法H5、普法游戏。
19.推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落实。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落实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传播平台公益普法社会责任,广泛传播法治题材的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等新媒体宣传作品。
八、不断深化基层法治实践,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20.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创建。以国家级、省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进县乡两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选树和创建工作,规范创建标准,分解创建任务,推动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每个乡镇至少培育3-5个法治创建先进村(社区);已创建成功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实施动态化管理,努力做好巩固提升工作,确保法治乡村(社区)建设质量。
21.实施农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到2020年底,全县各行政村每10户至少培养1名农村“法律明白人”骨干,发挥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村(居)法律顾问的作用,带动广大群众学法用法。
九、进一步探索完善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体制机制,落实好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部署的各项任务
22、落实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交办的任务。科学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及时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加强组织协调,统筹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23、加强普法与依法治理部门党的建设,加强政治和业务培训。加强法治乡村建设讲师团、以案释法专家库建设,吸纳法律专业人员加入普法志愿者队伍。强化基层调查研究,吃透省委、市委、县委精神和基层实际,实打实地做好各项工作,防止形式主义。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者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举办全县普法依法治理骨干培训班,强化政治学习、法治学习、业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