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62042378404828X7/1970-172857 | 生成日期: | 2021-03-01 |
文 号: | 关键字: | ||
所属机构: |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 |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 |
发布时间:2021-03-01 10:34
浏览次数:
|
|
|
|
甘工信发〔2021〕55号 各市州工信局,兰州新区经发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总体要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发展水平,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2月26日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总体要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发展水平,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下简称“三化”改造)2021年工作要点。 一、工作目标 1.以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技术、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培育认定1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5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组建1-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组织企业研发工业新产品100个,新工艺、新技术200项,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400项以上。培育认定2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省级生产性服务示范企业示范功能区。做好省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工作。 2.以产业数字化助力传统产业智能化。利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升级改造。新建成5G基站8000个以上。继续做好全省规模以上重点企业智能化诊断咨询工作,力争帮助70-80户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实施方案》制定工作。继续开展全省企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评审工作。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力争建立2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1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超过2000个工业APP,培育1-2个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传统产业绿色化。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的迫切性,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快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坚定不移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的绿色化改造。推进绿色产品、工厂、园区等载体建设,创建省级绿色工厂15家,省级绿色园区1个、开发绿色产品3个、工业节水型企业5户,推荐优秀企业申请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单。 二、重点任务 (一)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4.谋划重点项目。“三化”改造项目共240项,总投资524.3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156.4亿元。其中高端化项目39项,总投资84.4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18.8亿元;智能化项目94项,总投资194.9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66.1亿元;绿色化项目107项,总投资245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71.5亿元。 5.明确标志性项目。按照“项目投资大、带动性强”的标准,遴选出酒钢集团本部1#2#焦炉优化升级建设项目、宝方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金昌瓮福化工公司硫磷氟氮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项目等9个项目为“三化”改造标志性项目。 6.推动项目建设。充分借助甘肃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服务平台,强化“全系统、全覆盖、全过程”动态管理、分类推进的项目跟踪机制。紧盯年度标志性项目,建立项目联系服务制度,加大日常协调力度,促进前期项目尽快落地与开工建设,在建项目尽快建成与达产达标。 (二)高端化改造迈上新台阶 7.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围绕石化、冶金、有色金属、煤炭、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领域,以工艺、装备、产品和管理创新为重点,组织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持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重塑传统产业动能。 8.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瞄准制约传统产业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和加大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培育认定1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5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组织企业研发工业新产品100个,新工艺、新技术200项,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400项以上,培育组建1-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实省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增加用户采购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信心,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 9.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健全服务型制造发展生态,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务,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办好甘肃省第四届“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培育认定2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组织好工业设计体系建设。培育认定10家省级生产性服务示范企业示范功能区,持续组织服务型制造陇原行主题等活动为重点,推进服务型制造示范推广活动。 10.加强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积极培育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区和全国质量标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组织召开1-2次全省先进制造高质量发展相关会议,大力宣传全省优秀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围绕省内特色优势产业,依托重点行业协会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团体标准的制定。 11.大力发展高端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我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壮大一批高端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数字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军民融合、农副产品深加工、动力电池等重点产业链。推动金昌循环经济、天水装备制造、张掖智能终端、酒泉新能源、白银精细化工、嘉峪关冶金新材料、玉门煤化工、陇西现代中药、高台盐化工、平凉光电终端等百亿级产业集聚区建设。 (三)智能化改造取得新进展 12.支持引导智能化改造。积极培育企业智能化发展环境,积极对接国家智能制造政策,支持和引导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工作。积极引进外省智能化技术支撑单位在我省建立分公司,继续做好全省规模以上重点企业智能化诊断咨询工作,力争帮助70-80户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实施方案》制定工作。继续开展全省企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认定评审工作。 13.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着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围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加快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改造工程,力争建立2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支持企业标识系统的应用升级,实现与省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对接。鼓励高价值、高质量工业APP的推广应用,推动1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超过2000个工业APP。加强行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依托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设,依托白银集团和省机械研究院力争培育1-2个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14.推广 5G技术垂直应用。新建成5G基站8000个以上,累计达到16500个以上,5G网络人口覆盖率达到30%以上。着力推动金川集团5G+智慧工厂、白银集团基于5G+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兰石云”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天水电气传动“互联网+”协同制造的5G虚拟企业专网建设、天水锻压基于5G+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智能锻压及制管装备研发、制造协同建设项目等项目实施,扩大酒钢西沟矿5G+智慧矿山等“样板房”示范效应。 15.统筹工业数据中心建设。统筹全省大数据中心建设,面向省内能源、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等流程行业,建立重点行业工业大数据中心,引导支持金昌紫金云、酒泉云计算(大数据)等数据中心以建设国家工业大数据中心省级分中心为目标,不断提高云计算大数据等服务平台支撑能力,力争纳入国家工业大数据中心规划布局。 (四)绿色化改造取得新成效 16.推动清洁生产产业发展。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征集遴选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鼓励工业企业开展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组织第三方机构为工业企业做好咨询服务。继续做好清洁生产产业项目培育与谋划,加强对清洁生产产业重大带动性项目的建设实施及重点项目的跟踪推进,帮助协调解决问题。 17.深入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把节能降耗作为加快传统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的目标,鼓励支持工业企业实施节能技改。重点抓好新兴领域节能工作,鼓励企业、园区建设绿色微电网。对工业企业开展节能监察执法与节能诊断服务。组织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节能宣传周活动。 18.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鼓励支持工业企业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及绿色园区,培育认定省级绿色工厂15家,省级绿色园区1个、开发绿色产品3个、工业节水型企业5户,对成功经验及优秀案例进行宣传、交流。培育一批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总结梳理重点项目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遴选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典型案例,对创建经验、典型案例等进行交流宣传。 三、保障措施 19.健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三化”改造项目管理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领导联系包抓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三化改造”现场推进会,前三季度分别在天水、陇南、兰州召开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行业“三化”改造现场推进会,四季度在金昌召开全省“三化”改造现场推进会,及时掌握“三化”改造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研究解决,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0.树立标杆示范。围绕石化、冶金、有色、装备制造、建材、煤炭、农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各筛选1-2个发展基础好、转型思路清晰、保障措施有力的企业,作为“三化”改造的标杆示范企业,交流宣传创建经验、典型案例。分别在兰州新区、酒泉市举办企业智能化、“三化”改造培训班。 21.落实政策支持。充分对接国家相关政策,争取国家产业基础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三化”改造重点项目的支持。加大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数据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对“三化”改造重大项目、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等的支持力度。 22.开展产融对接。依托甘肃省绿色生态清洁生产、先进制造、数据信息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构建基金互动平台,积极协调有意愿并符合投资条件的工业企业与基金开展合作。“三化”改造责任处室每半年向金融机构及有关单位推荐一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项目,引导更多的金融创新产品投向“三化”改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