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62042378404828X7/1970-172857 | 生成日期: | 2016-12-23 |
文 号: | 关键字: | ||
所属机构: |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 |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
景泰县农牧业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 | |
发布时间:2016-12-23 05:15
浏览次数:
|
|
|
|
今年来,全县农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旅游名县“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增粮增收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发展特色产业和项目实施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市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农牧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2015年农牧业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牧业指标完成情况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63.75万亩,其中:小麦12.3万亩,玉米25.6万亩,大麦0.9万亩,油料6.1万亩,水稻0.4万亩、药材4.8万亩,豆类7.4万亩,马铃薯2万亩,瓜菜3.3万亩,其它0.95万亩。新增特色优势经济作物面积2.65万亩,其中:露地蔬菜0.45万亩、中药材0.5万亩、林果1.7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可达18万吨,实现农业增加值11.66亿元,同比增长5.5%,农业总产值达到18.3亿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25.7元,同比增长13%。 ——畜牧业生产稳中略降。全年实现肉蛋奶总产量5.985万吨,同比下降5.0%,其中:肉类总产量4.405万吨,蛋类总产量0.755万吨,奶类总产量0.695万吨,水产品产量110吨。猪、鸡、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50万头、112万只、9160头、145万只,较上年分别增长-8%、1.8%、0.6%和-3.3% ;全年饲料秸秆利用率达到62%,加工利用转化率达到41%。新增各类规模养殖场(户)25个,全县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户)达到2008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2亿元,较上年下降4.6%,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4.1%。 ——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累计达到3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市级24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65个,成员总数为26113人,带动非成员农户27597人。其中创建国家级示范社4个,省级示范社19个,市列示范社78家。 ——农机化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0.43万千瓦,全县农业机械总值达5.11亿元。各类拖拉机1.8万余台,各类农机具4.6万余台,农机具配套比达1:2.56以上;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1%以上(位居全市第一),其中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96%、93%、小麦机收90%、玉米机收90%。 ——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全面推行惠农政策“一册明”、“一折统”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党中央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年共计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助资金2772.09万元,其中:良种补贴325.41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080万元,农机燃油补贴360.7万元,农业保险补贴290.78万元,草原奖补575.22万元,巩固退耕还林农产品基地补助139.98万元;完成草食畜牧业和蔬菜产业贴息贷款6056.6万元。 (二)主要工作落实情况 (1)突出增产措施,确保粮食丰收。一是全力抓好高效农田节水示范推广工作,积极开展了以顶凌覆膜为主的旱作农业示范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推广高效节水面积36.5万亩,其中垄膜沟灌30.5万亩,膜下滴灌6万亩,完成任务的101.4%。完成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面积7万亩,其中玉米5万亩,马铃薯2万亩,完成任务的100%;落实省级地膜补贴140吨、配套起垄覆膜机25台。二是积极开展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全县建设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个,其中玉米1个(草窝滩镇长城村),小麦2个(芦阳镇石城村1个,红水镇二期繁殖场1个),示范面积3.568万亩。通过实收测产2个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点平均产量553.2公斤,较周边区域单产476公斤,亩增产16.2%;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亩产839公斤,较周边区域单产780公斤,增产7.6 %。三是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全年引进新品种36个,推广新技术5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51%;全年普及测土配方施肥65万亩(次),配方肥应用22万亩;发布病虫情报12期,指导完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68万亩(次);完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原原种生产300万粒,原种生产面积200亩,推广面积3万亩。四是积极做好设施农业建设项目。2015年,全县完成新改建高标准日光温室2000亩,其中:新建1200亩,改扩建800亩,完成任务的100%。 (2)突出规模养殖,大力发展畜牧业。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全县新增各类规模养殖场(户)25个,其中新增鸡场3家,猪场4家,羊场18家,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累计达到2008个,累计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5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二是延伸现代畜牧全产业链。发展从畜禽良种—饲草料—养殖—畜禽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粪便处理的全产业链。2015年,全产业链的雏形基本形成,主要建成了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景泰原种猪繁育基地,建成了红沙岘生态农业10万羽蛋鸡养殖场,建成了年可屠宰、加工、包装肉羊30万只的伊兰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了“甘草羊”、“昌林山”羊肉、“呱呱”鸡蛋等一批知名品牌,产品销售遍布省内外。三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今年以来,我县人间、畜间布病感染防控形势异常严峻。期间,我局积极采取宣传培训,检测净化,检疫监管,消毒灭源等措施,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布病防控知识普及培训15场次,发放宣传材料5万份;完成牛布病监测2900头,羊布病监测任务29164份,阳性羊只2596只,阳性率8.91%,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四是扎实做好草原生态保护和草产业开发工作,规范和完善了草原生态补奖制度。2015年,在全县范围内发放价值60.775万元的紫花苜蓿种子18.7吨,完成紫花苜蓿种植面积1.1万亩,受益农户55户;新建贮草棚6250平方米。 (3)突出提质增效,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支持农业企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引领发展带动农户的“龙头”。2015年,我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累计达到3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市级24家。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超过25亿元,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4.77亿元左右,纯利润2.1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有6家,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2家,在2000万元以上的有9家,在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所)挂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龙头企业可带动我县及周边近5.2万户农户增收致富。二是合作经济异军突起。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积极引导、群众自愿、多方支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规范发展各类农民专业经济组织。截止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65个,成员总数为26113人,带动非成员农户27597人,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总值达到36500万元。三是品牌创建卓有成效。2015年,我县成功申报了玉杰枸杞、佳田食用油和景卉蜂蜜等3个农产品国家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条农皇冠梨和玉杰枸杞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全县累计注册商标企业8家、品牌30个,获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个,绿色食品认证20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著名商标1个,拥有出口经营权企业3家。 (4)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2015年,我局共承担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旱作农业示范建设、设施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肉羊产业、标准化日光温室等县级农牧业重点项目4项,其他常规农业项目14项。共争取国家投资3177.06万元,完成任务的105.9%;完成招商引资34000万元,资金全部到位,完成任务的10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00万元,完成任务的100%;为我县农业的跨跃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5)狠抓农业综合执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今年以来,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86人(次),车辆18台(次),检查农资市场15次,检查农药、化肥经营门店86家(次),种子代销点90家(次),查处并责令召回不合格假冒伪劣玉米种子8吨、不合格农药20公斤、不合格蔬菜种子30公斤,化解农资上访事件8件(次)。二是加大兽药、饲料行业监管力度。全年共开展兽药专项整治检查活动8次,出动执法人员46人(次),检查兽药经营企业62家、动物养殖场460多家,查处经营、使用假、劣兽药的违法行为12次,办理违法案件15件,查获假、劣兽药1800多盒(袋、瓶)没收违法所得2200元。三是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抽检范围,全年对五佛、兰石农场、504农场、繁殖场等日光温室生产基地及农贸市场、大型批发部、超市等流通环节共开展抽检89批次、60个品种、1721个样品,检测2255样次,平均合格率为99.94%。对不合格样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了处理和预警,保障了群众消费安全。 (6)狠抓精准扶贫,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一是谋划富民产业,实现产业脱贫。2015年,我局制定了《景泰县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实施方案》,并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培育了特色林果、优质瓜菜、玉米制种、沙漠洋芋、中药材和现代畜禽等六大主导产业。在60个贫困村新发展瓜菜7878亩,新增玫瑰4600亩,新增梨树、苹果3100亩,新增枸杞1700亩,新增和提质增效枣树3668亩,新增文冠果8800亩;扶持122家养殖场(养殖户)新建或改扩建圈舍4.3万平方米。特色种植在全县60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贫困村畜禽饲养量年增幅6.2%。通过产业带动,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40元,较目标任务4830元增长2%。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完成帮扶脱贫任务。对我局帮扶的红水镇界碑村和寺滩乡三道埫村,共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216人和74户257人。在两个帮扶村先后共计召开座谈会13次,走访农户133户798人次。帮扶界碑村完成种植玫瑰130亩,塑料大棚30亩,花葵600亩,地膜玉米2860亩;羊存栏量8060只,出栏8231只,年底出栏达到10000只,较上年增长20%。基本实现了整村脱贫目标。帮扶三道埫村发展优质籽瓜50亩,种植全膜玉米30亩、覆膜小麦100亩、露地玉米30亩、和尚头小麦810亩、胡麻40亩,栽种文冠果500亩;新增肉羊养殖2000只,羊只存栏量达1.57万只,出栏量0.95万只;猪存栏量0.42万头,出栏量0.4万头;鸡饲养量0.04万只。实现了部分贫困户脱贫任务。 (7)履行岗位职责,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前进。一是全面开展土地、设施确权颁证和流转工作。我县采取试点先行和全面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按照边试点、边总结、变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现已完成129村的权属调查工作,完成调查农户数 43650 户,已完成第一轮公示56个村,第二轮公示35个村。积极开展农业设施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已完成了115个畜禽规模养殖场,628座383户日光温室(钢架塑料大棚),23座冷库(储藏窖)及附属设施的确权颁证,颁发证书521份,评估价值达5.4亿元;通过加大政策引导,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县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16.34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63.4万亩的25.78%。二是技术服务扎实开展。今年来,我局结合“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零距离”农技人员下基层活动,深入全县11个乡镇累计举办玉米、蔬菜、制种等主要作物标准化栽培管理、测土配方施肥、动植物疫病防治等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85场次,培训农民3万人次,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240人,印发资料15万份。为我县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撑。三是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加快。县级服务站和乡镇服务管理站已全面开展农村沼气“一站式”服务,共计采购发放全玻璃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156台、高效节柴炉92台。在全县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络,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全县共计完成废旧农膜回收地膜1360.2吨,农膜回收率达80%,农业环境污染初步得到遏制,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一定程度地改善。四是做好农机生产安全工作。2015年,扎实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治理专项行动,积极排查了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加强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检验、新入户等工作,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50人次,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共14000台,整顿无牌拖拉机8台,无证驾驶员15人,检验率达90%。 总体来说,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内部结构还不尽合理。草畜、瓜菜等特色产业的主导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农作物种植结构存在夏田减少、秋田增大的趋势,致使供水矛盾日益突出。二是农产品品牌化水平低。一些品质好的农产品没有创立品牌,现有品牌缺乏包装运作,市场认知度不高,影响力、竞争力不强,难以实现优质优价,没有形成“大品牌、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格局。三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差,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资金投入不足。高标准日光温室项目建设任务重、资金缺口大,严重影响项目建设。 二、2016重点工作计划 2016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是“十三五”规划的起始年,也是实现我县创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的奋进年。为切实抓好全年农牧业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县农牧业又快又好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对2016年农牧业重点工作计划如下: ——种植业方面:一是重点落实好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旱作农业示范区、小麦高产创建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项目。在全县完成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40万亩以上;在正路、寺滩、红水、芦阳、喜泉等5个乡镇示范推广春季顶凌覆膜7万亩、降解膜1万亩,并建立2-3个千亩重点示范片;在红水镇靖安村建成1个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针对我县中低产田沙化地、盐碱地、瘠薄地等土壤类型,在全县推广65万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同时在草窝滩、芦阳等乡(镇)实施盐碱地治理改良2万亩。二是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特色种植规模。在巩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稳步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大力实施枸杞、红枣、梨和苹果、文冠果、沙漠洋芋 “五个八万亩”工程。三是加快“一区六园”建设步伐,重点落实黄崖坝节水灌溉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争取将其创建为省级农业示范园。 ——养殖业方面:一是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牛羊产业、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暖棚养畜项目和“1121”工程。2016年,计划在全县范围内新建各类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规模猪场2家,规模羊场20家,规模鸡场5家,规模牛场3家。猪、牛、羊和鸡饲养量分别达到55万头、9200头、150万只和115万只。二是创建省级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县。积极争取省级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县建设项目,围绕肉羊、奶牛、生猪、蛋鸡等重点产业,从良种体系、饲草料供应、基地建设、精深加工销售、品牌培育、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无害化处理、粪便处理利用、服务体系、科技支撑等方面,强化发展、提升层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的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条。三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动物疫情监测、预防和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大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力度,完善县、乡、村三级疫病控制体系,为养殖户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继续加强羊布病检测力度,2016年,全县计划完成羊布病检测65万只。四是开展人工种草和草业科技推广。重点把人工种草和草业技术推广作为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依托政策,扶持引导牧草种植大户加快土地流转,加大人工草地更新改良力度,在寺滩乡建成6000亩紫花苜蓿种植基地1个,在漫水滩乡建成3000亩紫花苜蓿种植基地1个。 ——农业机械化方面:一是继续加大购置补贴资金争取力度,极大满足我县对农牧业机械的需求。二是健全农机大市场,完善农机市场产品展示交易区、废旧农机回收区和二手农机交易区、仓储物流区、农机生产及配件加工及修理区、综合办公区、农机政策和信息服务区、培训教育功能区等“七个功能区”建设。三是大力推行玉米机收全程机械化试点工作。实施玉米机收“一条龙”作业,依托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推广,将保护性耕作这一亮点工程做大做强。 ——农业产业化方面:一是以项目为载体,采取政府引导、群众主体、信贷支持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直接补助、先建后补、以物代资、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大力扶持、兴办冷冻保鲜、精深加工等龙头企业,加快农畜产品深度开发。2016年,计划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二是在全县11个乡(镇)以“村”为基础,每个行政村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建成一个运行规范的专业合作组织,培养一批农民产业带头人,创建一个良好的示范带动模式,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一批产业基础好、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合作社,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以上。三是抓好“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创建名、精、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培育以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驰名商标和农产品金奖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一批事关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品牌。2016年,计划培育农产品品牌3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个。 ——农村土地改革方面:一是在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基础上,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推广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土地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2016年,计划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8.5万亩。二是创新农村贷款模式,大力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解决农民贷款难、难贷款的瓶颈问题。 ——科技服务方面:一是加快建设种子、种苗、种畜等良种繁育基地,加快良种普及推广步伐。2016年,计划在喜泉镇新建种羊繁育基地1个,在景泰县繁殖场建成小麦、玉米和胡麻种子繁育基地1个,在漫水滩乡建成甘草育苗基地1个。使全县良种率达到90%。二是抓好农民培训工作,培养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计划完成各类农民技术培训2229人。其中: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40人。完成全年大中专学历教育,完成畜禽养殖类肉羊养殖专业中专招生50人,大专招生20人。搞好农机维修及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完成培训700人。完成其他技术培训800人。三是坚持集成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与提升常规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农牧业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力度,示范推广秸秆还田、宽播精量等新技术、新材料10项,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2%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一是依法查处农药生产经营中的违法问题,加强对安全施用农药的指导和管理,严禁使用禁用农药。排查打击在畜禽饲养、贩运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行为。打击制售假劣兽药以及在水产养殖环节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行为。二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安全的监测手段,扩大检测范围、增加检测频次。在中泉、一条山、草窝滩、喜泉、五佛和寺滩等6个乡镇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成生产经营主体追溯应用示范点2个(菁茂和玉杰)。三是严把动植物检疫、防疫关,重点做好省间植物及其产品的调运检疫、产地检疫和上市肉品的宰前、宰后检疫。 ——惠农政策落实方面:一是强化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贴息工作,严格审查贷款申请,确保牛羊蔬菜惠农贷款贷得出、用得好、增效益、收得回。二是抓好5座中小型沼气站工作,在红水镇红沙岘村和清河村、寺滩乡付庄村、草窝滩镇陈槽村建设厌氧发酵装置300立方米及其附属设施以及沼渣沼液处理设施各1套。三是严格执行补贴政策,细化工作程序,认真落实好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和燃油补贴、草原奖补、农业政策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 ——精准扶贫方面:一是加快推进富民产业培育步伐,实施好“五个八万亩”和“1121”工程;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培育发展各种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围绕优势农产品资源,发展枸杞、红枣、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带动区域内其它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广开致富渠道,增强农民自身致富“造血”功能。二是抓好帮扶村脱贫致富工作。重点抓好寺滩乡三道埫村流转土地4100亩发展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和尚头小麦),新建养殖小区3个;在界碑村新建小弓棚70座,新增西红柿500亩、洋葱300亩、梨树500亩、玫瑰600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