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262042378404828X7/2024-00013 生成日期: 2024-10-08
文       号: 关键字: 竞争,垄断,公平,重点,开展
所属机构: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机构:
2024年度反垄断和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要点
信息来源:景泰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10-08 15:50
浏览次数:

2024年全县反垄断和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和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要求,着力加强政治建设,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对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打击力度,确保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动我县反垄断和公平竞争政策实施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反垄断和公平竞争审查培训,不断健全贯彻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常态化推进机制,切实把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到我县反垄断和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任务措施安排中。

二、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

(二)加强民生重点领域垄断协议执法。加强涉嫌垄断线索收集上报,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聚焦建材、日用消费品、汽车、医药等重点领域,加大横向垄断协议线索查处力度;加强对纵向垄断协议行为线索排摸,不断拓展垄断协议执法领域和范围;重点强化对行业协会组织和参与垄断行为的监管。

(三)开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集中整治。聚焦原料药领域、公用事业等自然垄断和专营专卖领域,组织开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集中整治,重点整治不公平高价、限定交易、搭售、拒绝交易、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垄断行为。

(四)依法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聚焦公用事业、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保险、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重点行业和领域,重点查处滥用行政权力妨碍商品自由流通、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限定或者变相限定交易、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等行为,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三、提升反垄断监管执法水平

(五)持续推进《国务院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宣贯工作。要针对重点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宣传引导,深化经营者对申报义务和法律责任的认识,增强合规意识,引导依法实施集中。要强化学习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监管能力,提高依法行政与助企服务水平。要强化申报代理人规范代理的要求,及时掌握政策动向,依法提供代理服务。要帮助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更好了解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监管制度,加强社会监督,维护自身权益。

(六)持续深化重点行业垄断问题治理。根据委托和举报线索,配合上级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线索核查处置。深入开展制造业、服务业垄断协议线索核查,推进重点领域垄断协议案件办理。深入开展制造业、服务业和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线索核查,推动重大案件调查。

(七)深入开展数字经济领域常态化监管。加强对在线旅游、货运服务、在线支付、房屋中介、网络视频等平台经济重点领域垄断线索排查。积极探索完善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等领域常态化监管机制。

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八)扎实推进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专项清理。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开展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专项清理,重点清理地方保护、隐形市场准入障碍等做法。依法清理各种形式地方保护主义。

(九)提高制止行政性垄断执法质效水平。加大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力度,综合运用行政指导、行政约谈、行政建议等执法手段,坚决制止行政权力不当干预市场竞争行为,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

五、提升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能力

(十)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统筹协调,提高反垄断监管执法能力。充分发挥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加强信息交流和会商协调,健全完善信息报送、规范指导等工作机制,扎实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见效。组织反垄断执法和公平竞争审查培训,提高反垄断监管执法和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能力水平。

(十一)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和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统筹协调。健全和落实常态化公平竞争审查抽查机制;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和我省若干措施要求,逐步健全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和相关配套制度,督促成员单位做好落实。召开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加强反垄断执法、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

(十二)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社会氛围。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网络平台、门户网站等媒介的作用,广泛宣传学习新《反垄断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活动和竞争倡导工作,切实提高全社会公平竞争理念和守法维权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