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262042378404828X7/1970-172857 生成日期: 2021-07-23
文       号: 关键字:
所属机构: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机构: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景泰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046号议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7-23 03:26
浏览次数:


卢福兰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北部防沙带防沙治沙工程将景泰县纳入‘甘肃省防沙治沙先行示范县’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景泰县基本情况

景泰县位于甘肃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东萍黄河,北接腾格里沙漠。毗邻八步沙林场120公里,距省会兰州160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103°33′-104°43′,北纬36°43′-37°38′之间,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古丝绸之路重镇,兰白都市经济圈北部生态屏障。全县辖8镇3乡,136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万人,总面积5485平方公里,县域东西宽约84公里,南北长约102 公里。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属典型的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境内地表水资源贫乏,赖以生存的母亲河黄河流经景泰110公里,农业灌溉用水主要由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供给。境内植被稀少,种类贫乏,结构简单,以旱生、超旱生植物为主,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目前全县荒漠化监测面积724.27万亩,其中沙化土地面积81.12万亩,主要分布于红水镇、上沙沃镇、五佛乡、漫水滩乡,属全省沙化严重地区之一。景泰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山峦丘陵约占全县面积的3/4,最高海拔3321米,最低海拔1276米,平均海拔1610米。景泰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地带,县境内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均降水量239.1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1.4%,年均蒸发量3038毫米,是降水量的13倍。

二、沙化土地现状

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截至2014年,景泰县沙化土地面积81.12万亩,占县域国土总面积的9.8%。按类型分:流动沙丘2.63万亩,半固定沙丘4.05万亩,固定沙丘16.15万亩,沙化耕地1.39万亩,戈壁2.11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54.79万亩;按沙化程度分:极重度沙化土地2.87万亩,重度沙化地4.62万亩,中度沙化地7.13万亩,轻度沙化地11.72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54.79万亩。

三、防沙治沙成效

干旱缺水、植被稀少、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长期制约景泰县防沙治沙的主要瓶颈,“风吹石头跑、倒拉羊皮不粘草”是70年代以前景泰县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景泰川引黄电力提灌一、二期工程的先后兴建和防沙治沙工程的启动实施,景泰县防沙治沙遵循“西涵水源、北治风沙、提水灌溉、建设绿洲”的建设方针,依托天保二期、三北五期、退耕还林(草)等林业工程项目,累计治理沙化土地22万亩,其中:封沙育林(草)13万亩,农田防护林网建设5万亩,草沙障造林4万亩;建设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5万亩;沙化地退耕还林7.88万亩,其中:生态林1.1万亩,经济林6.78万亩;初步形成了生态经济型防沙治沙体系,有效保护了灌区60多万亩农田,使沙区300公里交通干线、500公里的灌溉渠道得以畅通运行。至目前全县林业用地184.7万亩,其中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达103.65万亩,森林覆盖率12.60%,林业生产总值达到12.4亿元;全县草原总面积475.32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398.15万亩,平均产草量26.6kg/亩,草场分为草甸草场、草原草场、荒漠化草原草场、荒漠草场四大类。

四、防沙治沙先行县申报情况

景泰县防沙治沙工作成效得到了省市行业部门的高度肯定,2018年我县被列为“甘肃省三北防护林工程精准治沙县”,2019年开始我县积极争取将景泰县列为“甘肃省防沙治沙先行示范县”,编制了《甘肃省防沙治沙工程先行示范县(区)景泰县防沙治沙实施方案(2020-2022年)》,2020年我县向省林业和草原局上报了《景泰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将景泰县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报告》。下一步,我县将积极与省市林草部门沟通争取尽快将景泰县列入“甘肃省防沙治沙先行示范县”。

 

 

景泰县自然资源局

2021年7月19日     

 

单位负责人及电话:张麟玉(13893062797)

联     系     人:屈登岱(18893002889)

   系   电   话:0943-531538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