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62042378404828X7/1970-172861 | 生成日期: | 2023-01-04 |
文 号: | 关键字: | ||
所属机构: |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 |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
党建引领“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 | |
发布时间:2023-01-04 10:20
浏览次数:
|
|
|
|
党建引领“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
清泉村党支部书记 吕海英
根据县委办印发的《关于开展党建引领“五治融合”行动“集中推进月”活动的通知》精神,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要结合所学所思,立足工作实际,带头为党员干部讲授“五治融合”专题党课的要求,镇党委书记王兴龙同志以《党建引领“五治融合”开启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为主题,从为什么推进“五治融合”、“五治融合”是什么、怎么推进“五治融合”、推进“五治融合”以后效果怎么样等四个方面进行讲解,我现在立足清泉村情实际,以《党建引领“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为主题,进行“五治融合”专题党课。 一、深刻领会党建引领“五治融合”的重大意义 2021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基层政权坚强有力,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力争再用10年时间,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优势充分展现。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省上出台了《具体措施》,市上研究制定了《白银市深化党建引领推进“五治融合”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县上对市上的实施方案进行分解细化,镇上结合实际对方案再细化再具体,村级层面全部制定“五治融合”年度重点任务清单,从上到下一以贯之,足以见得抓好乡村“五治融合”,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准确把握党建引领“五治融合”的内涵实质 “五治”融合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党建引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优势。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准确把握党的领导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推动基层组织转变思想观念。 “五治”融合必须坚持系统集成。“五治”融合是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五者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依托,缺一不可,必须坚持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理念整体谋划、一体推进,多维度、多渠道、多手段聚合力增动力添活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点痛点堵点,让政治更加有为、法治更加有序、德治更加有效、自治更加有力、智治更加有用。 “五治”融合必须坚持全民参与。人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实践证明,广大群众参与越积极、越有序、越深入的领域,其成效就越突出越明显。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不能一直靠政府推动,唱独角戏,必须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调动群众有序参与到“五治”融合的方方面面,着力形成“你参与、我参与,大家一起参与”的良性互动局面,使群众真正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最大受益者、最积极参与者和最终评判者,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如何高效推进党建引领“五治融合”重点任务落实 坚持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思路,积极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有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以党建汇民心、聚合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强组织、搭平台、聚合力、破难题,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促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一是通过强化“队伍、制度、阵地”等建设实现支部标准化。抓队伍建设,实施村干部队伍建设优化提升行动;抓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狠抓党员管理,扎实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抓阵地建设,对村委会阵地进行维修,合理布局功能室,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设置水平。二是统筹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根据村民分布情况,组建由包村领导为一级网格长,村党支部书记为二级网格长,村组长为三级网格长,下设网格员的“一张网”。整村划分了十个网格,网格员以精细化、精准化推进村庄治理与各项工作。网格是联系群众的最小单元,网格员是联系群众最密切的贴心人。网格员以“党员+志愿者+群众”为主,以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切实做到“五清”。在网格工作中,尤其在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综治维稳等方面,为构建和谐村庄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二是运用“法治”手段,以法制保稳定、促和谐。加强法治体系建设。聚焦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积极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基层治理、运用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将法治与群众生活融为一体,推动法治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浓”学法氛围。通过播放大喇叭、发放宣传彩页、开展法治讲堂、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让法律常识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二是“树”法治观念。继续聘请法律顾问,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有效提升群众法治观念。 三是“强”用法水平。组建普法志愿服务队、培养村级“法律明白人”、设立矛盾调解纠纷委员会,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三是突出“德治”教化,以厚德润百家、育文明。加强群众宣传教育。一是清泉村通过整合村级文化,融合移风易俗、扫黄打非、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巾帼积分超市、矛盾纠纷调解室等资源,创建了清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该实践站不仅筑牢党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更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根据群众需求组建了理论宣讲、创文创卫、文化文艺、绿色环卫、关心关爱等5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倡导把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挖掘身边好人好事。二是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交通劝导、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积极完善“积分超市”的管理模式,制定志愿服务、人居环境、遵纪守法、示范带动等方面内容的村民积分清单,促进村民自我管理;持续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三是依托大喇叭、微信群等,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制定村民行为规范,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对先进典型榜样进行宣传,引导村民崇德向善,以德治正新风。 四是创新“自治”机制,以民主生动力、激活力。规范群众自治组织。清泉村立足村情实际,不断完善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题、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基层民主自治的新途径。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村规民约,积极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完善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二是积极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引导村民共同制定自治章程、自治公约,凡公共事务和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通过民主、自愿、自治方式讨论决定,使其成为群众组织、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 五是提升“智治”能力,以科技强支撑、提效能。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将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基层治理与运行效率,提升基层治理的创新能力,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人民。一是积极推行各种智能APP的应运。“马上反映”与“村民通”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地了解身边最近动态、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白银快办”疫情防控保驾护航;“金钟罩”和“国家反诈中心”APP精准保护群众钱袋子;用村务平台,提升村务活动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村务充分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监督。二是用活雪亮工程平台。以平安乡村建设为抓手,在全村各重要路口、路段安装智能摄像头12个,把治安防范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安防范,实现“全覆盖、无死角”。通过“互联网+”将治安防控延伸到每每户,以“小网格”托起“大服务”,用“一张网”办好群众身边事。 四、党建引领“五治融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成效 我村在乡村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乡村治理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化危为机、乘势而进,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实现乡村治理改革的力量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构建以党建为统领、法治为根本、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智治为支撑的体制机制,加快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