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62042378404828X7/1970-172861 | 生成日期: | 2022-12-30 |
文 号: | 关键字: | 村,服务,群众,开展,活动 | |
所属机构: |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 |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
聚五治融合之力 谋多彩长城之福 | |
信息来源:景泰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12-30 11:09
浏览次数:
|
|
|
|
---长城村深化党建引领推进“五治融合”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典型案例 长城村位于景泰县北部,距县城8公里,距镇政府2公里,东邻杨庄,南邻白银公司,西邻338国道,北邻西和。土地总面积15平方公里,有14个村民小组,其中耕地3747亩,水田3747亩,人均耕地2.4亩,实际耕种3747亩,闲置耕地0亩。现已流转耕地1000亩。 坚持政治引领,持续提升党的领导能力。结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多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党建引领推进“五治融合”的目标要求、重点任务、方法路径,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开展“深化‘五治融合’、提升治理能力”主题宣讲活动,结合本村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营造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健全完善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制度机制,建立“村党支部—村民小组(网格)—党员中心户”治理体系。巩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成果,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坚持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走遍本村,走访村内所有住户,尤其是“六必访、六必查”人群。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任务,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示范村、“三留守”人群、民生保障等工作。打造开放式村便民室,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民主协商制度,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确定本村协商重点,由村党支部主导开展议事协商,探索建立“红白理事会、妇女联合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等不同村民自治团体,共同推动落实本村各项事务。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等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科学应对、有效处置。打造具有便民服务台、综合服务室、视频监控室的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村为单位,结合本村示范村建设集中开展基层治理行动,组织包村干部、“两委”班子成员、、党村民代表(网格员),全面走村入户、征求意见建议,制定基层治理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解决一批危旧房屋、断壁残垣、废弃地膜、陈年垃圾等“脏乱差”问题。截止目前,拆除残垣断壁90处、拆除破旧房屋17院、清理五堆240处、抗震房屋改造9户,安装路灯50盏、建成休闲广场2处、安装健身器材7件,栽植玫瑰花、海棠树、柳树等各类树种0.2万余株,复垦复绿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树种成活率达到90%以上,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的华丽蝶变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肯定,先后有镇、村级观摩团前来观摩学习。2020年11月被评为景泰县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示范村。调动入党积极分子、村民代表(网格员)、志愿者等参与环境维护、庭院美化、文化宣传、矛盾化解等基层治理工作,在家党员每人至少联系1户“三留守”户和 1户特别困难户,每年至少解决1件实际困难。建立落实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分片包段任制,把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带动群众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厕所革命、风貌革命等行动,计划在2022年底前改建农村卫生厕所236座,卫生厕所占比达到85%。 坚持法治保障,持续提升依法治市能力。以村“ 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村民小组长(网格员)、退役军人等为重点,利用“ 三八”维权周、“ 国际反家暴日”“ 12.4 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宣传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带动妇女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2022年底前,创建1个村级法治文化阵地,进行普法宣传。健全完善法律顾问制度,推动法律援助覆盖人群由低保群体向低收入群体拓展,对困境儿童、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成立调解委员会,持续推进基层“人民调解团”创建,充分发挥政协议事室的作用,以邻里纠纷、婚恋家庭等为重点,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心理疏导服务,防止发生“民转刑”和个人极端案事件,努力实现把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和人文关怀,降低社会犯罪率。围绕禁毒、交通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法治宣传、行业乱象整治、信访积案化解、婚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每年分类开展1轮专项排查整治行动,重点关注、集中解决一批影响基层治理的矛盾问题。。 坚持德治教育,持续提升以文化人能力。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项目、有活动、有机制“ 五有”标准,2022年6月底前,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三留守关爱,疫情防控、交通劝导、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等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人居环境和乡村建设,打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3D墙绘等。完善村规民约,建设一个文化广场和乡村大舞台,创作一批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绘,打造一个“好人榜”公示栏,建强一支志愿服务队,组建一支地方文艺队伍。每年开展1轮“五星级文明户”、好儿媳、好公婆、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群众性创建选树活动,2022年底前,创建县级文明村。坚持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标准 ,与学校对接每年分级评选一批“新时代好少年”“三好学生”等先进典型,教育引领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和三区工作队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推动慰问演出、送戏下乡、文化帮扶、辅导交流等文化文艺活动进农村、每年开展1轮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农家书屋正常运行。重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传统民族节日,加强农村传统手工艺和生产技艺的挖掘、传承和保护,让基层看得见记忆、让人们留得住乡愁。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乡贤理事会等,并促使其正常用行。发挥妇女在妇联中的作用,5月底创建“巾帼家美超市”,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退役军人服务站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乡风、树立婚恋新风主题服务宣教、疫情防控、人居环境、交通劝导、安全生产等宣传活动。 坚持自治强基,持续提升群众参与能力。坚持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制度,推动落实《白银市关于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妇女和儿童工作等委员会。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和“三议五会”工作法,坚持一事一议、逐项表决,每年至少召开1次村民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村民代表会议,集体研究讨论村重大事项、重大问题或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加快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三留守服务中心”建设,依托其积极开展就业、养老、医疗、托幼等服务,推动基层公共服务提标扩能、提档升级。通过学党史,观看教育影片,与村三委班子签订承诺书等方式持续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村“两委”班子常态化开展“四必访、四必到”活动,做到群众有不满情绪必到、有突发事件必到、有矛盾纠纷必到、有喜事丧事必到,困难家庭必访、危重病人家庭必访、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家庭必访、信访户必访,每年解决2—3件特困群众实际困难。健全村“两委”班子成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2022年6月底前,每名村组干部、青年党员至少联系1户“三留守”户、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和1户特殊困难户,落实定期探视巡访制度和及时发现、报告机制,对生活出现突发困难的群众及时帮助落实特困供养、农村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开展“我是执委我服务”“巾帼暖人心”等活动,组织基层妇联执委为妇女群众办实事、解难事,2022年底前,完成300名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 坚持智治支撑,持续提升智慧管理能力。通过开展“码上反映”民情直通平台应用宣传推广月活动,多方式、多渠道全面推广,推动群众反映诉求由“线下”找组织向“线上”扫码直接反映转变。利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白银快办”等便民APP运用,根据县上统一部署,整合入驻行政审批、医保社保、不动产登记以及水电暖气等民生服务事项,推动政法、信访、司法等面向群众信息平台深度融合,打造一体化平台,实现“一网通办”。探索构建“互联网+村居治理,平安村居创建重点内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等深度融合,释放出“互联网+”在村内领域相结合的信号。运用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信系统,极大提升了村居治理效率,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延伸入户,让视频监控24小时看家护院。尝试推进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合理设置乡村站点,方便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打造村级综治中心,利用“健康新甘肃”“白银快办”等微信小程序功能,实行疫情防控健康码“ 一码通行”,常态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