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三:药量偏小
有人为了预防疾病或害怕药物中毒副作用,认为小剂量比较安全。其实这样反而会贻误病情,甚至可能产生耐药性。
误区四:时断时续
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于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如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就无法控制疾病发展。
误区五:疗程不足
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若用药两三天,症状有所缓解就停药,可能引发慢性感染。
误区六:当停不停
一般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后就应停药,否则会引起毒副作用如二重感染、依赖性,甚至会蓄积中毒。
误区七:突然停药
许多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用药,控制病情,巩固疗效,不要擅自停药,否则会疾病复发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八:随意换药
药物显示疗效需要一定时间,随意换药,将使治疗复杂化,治疗效果不佳或是出现不良反应也难以找出原因。
误区九:多多益善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常可增强疗效,但配合不当会产生抵抗作用,以致降效、失效,甚至招致毒性反应。
误区十:以病试药
有人患疑难杂症久治不愈,屡找偏方、验方使用,这样不但会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会导致中毒死亡。
宝宝生病了要用药,但是药不能乱用,特别对于婴幼儿阶段、宝宝,一些器官和组织都未发育成熟,抵抗力也弱。对于他们禁用或慎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退烧药物
儿童发热是较为常见的症状,解热镇痛药也较为常用,其中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是最为安全的药物,为WHO(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然而,超剂量使用这些“安全药物”,也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欧美规定不能超过4g/天,我国出于安全考虑建议不能超过2g/天)可引起肝毒性反应,严重可致肝衰竭。
2.抗过敏药
儿童过敏反应较为多发,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需谨慎。氯雷他定2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安全性尚不明确,不推荐使用。酮替芬3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对于新生儿与早产儿应禁用,因其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亢进等。异丙嗪可致2岁以下儿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2岁以下儿童禁用。氮䓬斯汀滴眼液不推荐4岁以下儿童使用,鼻喷剂不推荐5岁以下儿童使用。临床上,儿童用西替利嗪滴剂较为常用。
3.止泻药
小儿腹泻是常见的病症,止泻药也较为常用,但并非所有止泻药都可用于儿童。事实上,复方地芬诺酯2岁以下儿童禁用,因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极易导致小儿中毒,表现出皮肤潮红、发热、易激惹等症状。洛哌丁胺2岁以下儿童禁用,因为有循证医学依据表明低龄儿童使用可引起过敏性休克、麻痹性肠梗阻、意识障碍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