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62042378404828X7/2023-00007 | 生成日期: | 2023-11-28 |
文 号: | 关键字: | 旅游,文化,发展,产业,产业带 | |
所属机构: |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 |
白银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
信息来源:景泰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11-28 18:23
浏览次数:
|
|||||||||||||||||||||||||||||||||||
|
|||||||||||||||||||||||||||||||||||
白银市有黄河风情、红色文化、丝路古迹、绿色生态、工矿遗址与现代工业观光体验和农家休闲等文化旅游产业形态,精彩纷呈。2021年白银市住宿和餐饮收入实现29.13亿元,旅游业新增直接就业人数2309人。全年接待游客979万人,实现旅游收人61.24亿元(见表)。 表 2016~2021年白银市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
资料来源:2016~2021年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白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白银市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及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到目前为止,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扶持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吸引资本投入等方面的政策力度不大。在市级层面对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整合不足。市域内文化旅游产业及产业带相互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缺乏共同谋划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的计划或规划。市域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存在同质化问题,不能形成合力。 (二)资金来源渠道不多 整体来看,由于财力有限,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来源渠道不多,融资规模不大,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项目投入不足的情况,制约景区规划设计、文化创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容易形成后劲不足,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受到制约。 (三)品牌效应不明显 由于市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产业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有效供给不足,一些好的、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有的虽然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品牌,但品牌效应不明显,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称赞的 “黄河之滨也很美”,还没有形成综合性的文化旅游品牌;其他一些景区有名,但品牌开发利用不足;《黄河之上·多彩白银》等精品力作和其他艺术形式,还未形成品牌效应,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带动不强。 (四)基础设施依然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市不断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景区公路交通更加快捷。但目前还是存在相互连接的通达性和便捷性不高的问题,还有部分景区不通二级以上公路。景区旅游交通标识和导览系统不完善,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缺乏,餐饮、购物、住宿条件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比如一些旅游景区和乡村休闲旅游景点交通、餐饮存在短板,等等。 (五)产业带发展培育不足 近几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制高点实施方案》《关于大力促进全省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不断推进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目前白银市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方面,存在旅游人气旺、消费低的问题,游客的消费主要在交通、住宿、餐饮、景区门票等刚性消费方面,购物、娱乐、体验等消费较少。同时,在推动文旅产业和推动产业带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品链条培育不足、产业要素结构单一、文旅产业带不成熟等情况,“留不住人”“赚不到钱”“有说头、没玩头”“有产品、没影响”“走百里路只看一景”等问题普遍存在。 二、白银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现有规划引领、助推文旅产业发展 近些年,国家批准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出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等。甘肃在省级层面,结合国家各类规划,制定了《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甘肃省“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白银市也制定了一些相关规划,因此要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及产业带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与已有各类规划的无缝衔接,实现“多规合一”,做到强化现有规划引领,将打造黄河风情旅游带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的重点,推动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市场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一定发展,文化旅游产品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以“黄河之滨也很美”为契机,打造有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助推白银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实现产业带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 文化旅游产业及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是由投资推动和带动的,不论是历史文化资源,还是自然风光资源,要开发成旅游产品,都需要前期的大量投入。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更是需要前期无回报投入。因此,要创新投资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一是要争取国家、省上实施的各个涉及白银的战略规划支持;二是根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国家各部委的各种政策性资金支持,对带动能力强、能够形成产业带的项目,优先实施;三是对已有优质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存在的短板实行一次投入到位、一次投入补齐短板,使文化旅游产品得以成熟发展;四是搭建政府与企业合作平台,采取“上门招商”“组团招商”“网上招商”等形式,开展文旅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景区开发和旅游产品研发,获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五是市县政府要提高对沿黄旅游产业链延伸、产业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每年列入一定的投资预算;六是规范引导个人以资产、农户以土地和劳务等多种形式投资入股等参与的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模式;七是鼓励金融机构为文旅企业和文化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探索文化旅游产业贴息贷款机制。 (三)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旅游品牌 白银市要在推动沿黄文化旅游产业带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是通过各种媒介途径,加大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树立文化旅游产业品牌;二是要精心制作全方位展示文化旅游产业带高质量发展的宣传片,在央视等主流媒体投放,扩大知名度;三是要通过开展营销宣传活动,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宣传推介活动,提高知名度;四是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精心做好文化旅游产品的包装宣传,树立文化旅游良好的品牌形象;五是打造系列数字产品和动漫影视,引导支持数字动漫企业开发一批集中展示白银文化的系列数字艺术、动漫产品,打造原创动漫品牌及动漫衍生品,加大白银文化的宣传推广营销力度。 (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文化旅游产业带上的一个又一个点,穿插散布于各文化旅游产业带,以点成线、以线成面,各具特色,生态环境、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文化交相辉映。近几年,乡村旅游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建议:一是要持续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方面发力;二是要以赏花、采摘、生态体验、城郊休闲等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深入发展;三是要以周边特色村镇为依托,根据村镇特点在田园风情体验、踏青观光休闲、亲子研学互动等特色方面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四是要以美丽乡村为载体,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五是要打造黄河黄金水道,根据《甘肃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开发黄河白银段水道旅游产品,进一步推进白银市文化旅游产业带高质量发展。 作 者: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理论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张 芸 图文编辑:何正斌 责任编辑:张鹏云 稿件审核:降鸿圣 张珍 编 审:李学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