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62042378404828X7/1970-172861 | 生成日期: | 2021-12-28 |
文 号: | 关键字: | 建设,项目,推进,工作,发展 | |
所属机构: |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 |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
中泉镇“十四五”规划 | |
信息来源:景泰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12-28 08:27
浏览次数:
|
|
|
|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多机遇、争取更大空间的黄金期,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今后五年,我们总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批示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党的建设引领为龙头,服务黄河石林景区开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综合治理巩固提升,人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乡村振兴示范牌,为实现我镇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围绕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乡村品质提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盯乡村振兴目标要求,聚力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方位、多层次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华丽转身、全面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跟踪收入状况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做到返贫人口动态清零。不断提高扶贫造血功能,继续发挥项目建设带动就业作用,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保障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持续稳定增收。依托农村贫困人口劳动力就业技术、劳动力实用技术等培训项目,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促进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加。严格落实产业扶贫资金政策,全程监督管理带动企业效益发挥和分红情况,确保企业真扶贫、群众真增收。坚持扶智扶志相结合,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平台,加强人才交流与培养,强化致富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提升自身发展能力,走“造血式”就业创业扶贫道路,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快完成龙湾村市级示范村规划编制和红岘台、大水、崇华、白水4个村多村合一规划编制,接续完成常生、葫麻水等剩余7个村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农村道路和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农村交通物流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等水利工程建设,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新增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深化农村能源革命,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因地制宜开展风能、小水电等开发利用,着力推进沼气工程集中供气、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到2025年,所有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坚持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有机统一,加强村“两委”班子组织作风建设,推进阳光村务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探索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服务能力。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为抓手,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积极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探索农村文化广场“建、管、用”一体化机制,引导村民参与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培育乡村生活新风尚。 二、注重核心产业升级,持续推动经济行稳致远。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牢牢把握“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内在要求,加快推动农业提质、旅游业提速。 ----增强农业生产能力。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严禁农村乱占耕地,盘活荒山林草和闲散土地资源,全面杜绝土地撂荒,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加大中低产田改造、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继续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积极对接争取中电灌区水利工程巩固提升项目、龙湾村大拉牌泵站改造及各村渠道衬砌等项目,提升农田灌溉条件。建立健全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病虫害防控体系,保障粮食安全。综合利用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大力推广农业保险工作,切实提高群众抵御灾害能力。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进一步提升全镇农业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深入推进产业振兴。把加快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之策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围绕“3+4+5”产业体系,深入推进“6+6”产业扶贫行动,实施扶贫产业提升工程,进一步巩固提升玉米、小麦、葫麻等基础产业,做强红富士、土鸡、生猪、山羊等主导产业,做大碱水鱼等特色产业,逐步引进花卉苗木、瓜果蔬菜、中草药等高效优质农业,加快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建设,加大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建设。加大“三品一标”认证,争取青阳淌山羊申请地理地标认证,推广龙湾苹果地理标志产品,建成2-3个绿色标准化基地。积极动员本地大户、引进洽谈外地企业发展深加工企业,实施龙湾村农产品初加工作坊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快形成更加多元、灵活、精准的富民产业格局。积极打造龙湾村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大水、红岘台县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为乡村振兴起好步。 ----聚力发展第三产业。抢抓全县打造旅游名县政策机遇,积极配合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及黄河石林大景区项目建设。加快红岘台休闲观光农业核心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赵家水红色旅游项目,深入推进西番窑、尾泉战斗红色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将人文历史元素、自然景观资源、农特产品相结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集旅游、观光、劳务雇佣、农特产品宣传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休闲旅游产业园。按照县委提出的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的思路,在改造提升引进经营性项目上下功夫,形成“建设+经营+维护”的良性循环。谋划实施赵家水红色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将红岘台与赵家水整体打造、协同发展,真正打响特色文化旅游牌,提高群众参与度,帮助群众就地吃上旅游饭。 三、注重发展引擎培育,积蓄经济增长动能。坚持项目建设、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统筹兼顾,协同推进,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全力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力发挥项目引领作用。全力打造崇华、红岘台等村美丽宜居村庄,大力实施龙湾、大水等村美丽庭院创建项目,持续巩固人居环境,实施人居环境专项整治项目。争取实施甘肃良鑫戈壁食品有限公司扩建项目、甘肃合弘共盈生猪养殖续建项目。积极协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财政“一事一议”项目。加大力度凝练储备项目,围绕丰富的土地和电力提灌资源,因地制宜凝练储备省道217沿线北部土地开发项目;围绕丰富的种养殖产业资源,凝练争取企业投资种养殖产业精深加工项目。结合初步形成的盐碱水产养殖基地,进一步招商引资,抓点示范带动群众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围绕第三产业凝练储备配套项目,积极争取社会投资项目参与开发建设,逐步摆脱依靠政府项目支撑投资的被动局面。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面貌。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加强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指导推进废旧农膜回收点高效运行。进一步加强合法企业规范化管理,加强企业开采范围、开采深度、污水治理、矿区恢复等方面管理,会同县有关部门规范企业运行。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巡查,严厉打击各类盗挖盗采行为,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面落实“河长制”“路长制”“林长制”,常态化开展巡查检查,强化河道监管治理,促进水质改善提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任务,按期完成卫生厕所改造、土炕改造目标任务,全面改善我镇生态环境,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按照“放”出活力、“管”出规范、“服”出效率的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四办”改革(“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建成就业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市场监督管理、司法等领域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加快构建“实体大厅+网上大厅”政务服务运行新机制,实现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线上服务“一网通办”,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切实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效率。 四、注重基层社会治理,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持之以恒改善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全面保障民生福祉。全力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认真落实优抚、救灾救济、医疗救助、高龄补贴政策,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积极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切实做好农村贫困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严格落实在建项目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坚决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完善被征地农民保险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纵深推进综合执法、司法、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改革,强化中心站所协作配合,推动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改革,全面提高履职能力。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构建主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击黑恶势力、邪教组织、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等非法活动,深化“平安中泉”建设。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大力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积极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把普法工作作为提高公民法治意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切实抓出成效。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优化应急管理职能配置,推进乡镇“大应急”体系建设,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从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事故查处问责,做好隐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推进企业生产、防汛、校园、交通、市场监管等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认真总结防控经验,持续压紧压实“四方责任”,落实落细“网格化”管理,加快建立免疫屏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五、注重政府职能转变,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开启新征程,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把牢政治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全面激发广大干部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的精气神,谋求更大的工作成效。 ----勇担时代重任。坚持“实在、实干、实绩”的工作导向,当好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对部署的工作实行“公开、量化、督查、问效”四步法,努力让政府工作“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以干部的“担当指数”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数”,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增强履职能力。全镇干部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争先意识,持续发扬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的团结协作精神,更加奋发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确保政府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推动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