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62042378404828X7/2023-00002 | 生成日期: | 2023-11-21 |
文 号: | 关键字: | 工作,落实,推进,建设,提升 | |
所属机构: |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 |
中泉镇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谋划 | |
信息来源:景泰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11-21 10:46
浏览次数:
|
|
|
|
中泉镇人民政府 (2023年11月) 2023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大力支持下,中泉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强农业、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现将中泉镇人民政府2023年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转作风、提效能,夯实党建基层基础。提升政治引领力, 依托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三抓三促等载体平台,坚持贯彻“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18次、周例会学习42次,开展专题交流研讨4次,撰写学习心得体会80余份。持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督促各党组织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开展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提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质量,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提升组织凝聚力,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整顿作为建强战斗堡垒、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定一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方案,明确一名责任领导、选派一个工作班子、提出一套整顿措施,推动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目前龙湾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已保质保量完成自验工作。由镇领导班子成员、10名离任老支书与12名村书记建立“一对一”“师带徒”帮带机制,帮助新任村书记熟悉党务、村务工作,了解村情实际,解决突出问题。壮大村集体经济。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入股企业股金分红、集体土地征用补助、集体土地流转费等方式实现12个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截至目前,全镇1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10万元以上。提升肌体免疫力。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组织召开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制定下发《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建立健全约谈机制,采取“一对一”约谈、集体约谈等形式,对各中心站所、各村主要负责人、新任领导及时开展约谈提醒,督促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到实处,2023年以来党风廉政约谈50人次。立足职能定位,紧紧扭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由镇纪委牵头,成立了督查组,通过专项督查各项重点工作、约谈村两委班子成员、查阅资料、随机抽查、现场反馈发现问题等方式,较真碰硬、真督实查,全面推动镇、村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 (二)抓项目、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坚持一切工作“盯着项目干、围着项目转”,集中精力、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加力加效补齐基础短板,围绕产业发展、配套设施等重点领域,谋划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1793.4万元,其中500万以上项目1个,截至目前,投资585万元景泰县中泉镇(中庄村、龙湾村)渠道衬砌建设项目已完工,并通过县级验收;投资164.9万元景泰县2023年中泉镇崇华沟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已完工,并通过县级验收;投资50万元景泰县中泉镇常生村县级示范村建设项目已完工,并通过县级验收;投资60万元中泉镇2023年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已完工,并通过县级验收;投资100万元景泰县中泉镇中庄村省级示范村建设项目已完工,并通过县级验收;投资30万元景泰县中泉镇龙湾村省级示范村建设项目已完工;投资183.5万元景泰县中泉镇三合村经济林产业灌溉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95%;投资338万元景中泉镇玉米制种产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95%;投资230万元景泰县中泉镇玉米制种产业渠道衬砌建设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95%;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用情用力抓好招商引资,谋划重点招商引资项目3个,景泰县鑫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特种羊养殖项目总投资人民币5000万元;红色文化国防教育基地及研学营地建设项目,正在与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红色教育基地积极对接洽谈;中泉镇(玉米)秸秆综合加工循环利用项目,拟在大水村玉米制种综合交易中心正常运营后,延伸进行上下游目标企业招商。尽心尽力保障重大项目,成立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委员分村包抓前期工作,及时组织召开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部署安排会、实物调查动员部署会、实物调查推进会,全力配合市县实物调查工作组开展工作,涉淹户籍人口1822户7210人、耕园地面积9729.09亩、学校3所、企事业单位12家、私人企业8家,并统筹推进涉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有力。 (三)强举措、重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返贫监测帮扶方面,坚持“六必访、六必查、七不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大力推广“一键报贫”机制,动态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机制。今年以来,组织镇村干部800余人次,梳理排查农户4379户15591人,入户摸排农户2283户,研判8类重点人员102户295人,新识别认定监测对象4户19人,调整完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25份,户均落实帮扶措施3-4项,稳定消除风险1户3人,“一键报贫”系统农户申报59件,审核上报3件,实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排查房屋3913栋,其中经营性自建房152栋,存在安全隐患4栋,均已完成整改,抗震改造房屋6户,均已竣工,完成验收,目前镇内无住危房情况。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和教育改薄工作,积极落实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营养改善计划,为86名中高职学生落实了“雨露计划”补助资金25.8万元,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围绕供水保障、水质提升和运行管护三大重点,及时排查维修损毁供水管道,完善农村供水管理责任体系,常住农户自来水入户1846户、入户率100%。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截至目前资助符合条件的参保人群4200人7.144万元,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率提升至100%,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实现“应保尽保”,“一站式”即时结报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措施全面落地。提升脱贫群众收入方面,2023年人均纯收入14996元,较2022年同比增幅17.6%,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惠民惠农政策,不断拓宽转移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公益岗位安置、返乡创业带动、以工代赈等就业增收渠道,核实上报省内外脱贫劳动力务工人员529人,健全完善经营性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全力推进经营主体产业分红,兜住无劳动力、重病脱贫户和监测户的民生底线,稳住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确保脱贫群众收入“稳的住、有提升”。用足用活帮扶政策工具箱,跟踪转贷续贷到期小额信贷96户463.53万,累计开发生态护林员、护草员、光伏产业公益性岗位127个,多渠道推送就业服务信息1000余条,助力1548人实现转移就业,精确落实教育、医疗等各类兜底保障措施,全程监督管理带动企业效益发挥和分红情况,严防规模性返贫风险。 (四)稳基础、强产业,农业农村工作蹄疾步稳。坚持藏粮于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多措并举整治撂荒地14001.67亩,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速推进,衬砌农田灌溉渠道29公里,农田路渠林网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土地供给保障率进一步提高。依托农事直通APP核查图斑2706个,核查率达80%,预计11月底完成全部核查任务。坚持藏粮于策,兑现地力保护补贴361万余元,草原奖补资金658059.95元。推广完成玉米、小麦农业保险12000亩,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240余条,核报霜冻旱灾等农业灾害9000余亩,发放中央救灾资金和省级救灾资金16.5万元、抗旱减灾央企帮扶物资化肥30吨,最大限度保护激发种粮农民积极性,全镇粮食种植持续面积稳定在4万亩(玉米3.6万余亩、小麦0.4万亩),产值达到8904万元。坚持藏粮于技,大力支持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发展,全力推广全程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巩固玉米制种大镇成果,发展玉米制种4000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科技强农迈出新步伐。培育强农富民产业。聚焦树品牌、促融合、强龙头,持续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加快建设农业强镇。着力促增收,立足旱沙地、特色林果等资源优势,发展硒砂西瓜2000余亩、旱沙地籽瓜800亩,改良升级老龄减产红富士、红枣3000亩,全镇红富士、红枣等特色林果面积增至1.3万亩,产值突破1.3亿元,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特色林果产业优势逐步显现。加力树品牌,持续放大“龙湾苹果”地标产品效应,积极推进“青阳埫”山羊地标产品申报认定,谋划建设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协调搭建东西协作、微商电商等多层次展现渠道,全力支持宏利、果香园等合作社拓展农产品购销渠道,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品牌强农建设。倾力强龙头, 引进良鑫戈壁、合弘共盈等生猪养殖企业,示范带动小型合作社、家庭农场标准化圈舍建设,全镇生猪出栏量由年均0.25万头增至3.7万头,特色优势生猪养殖产业正在形成。依托山区牧草资源禀赋优势,培育扶持鑫威养殖、崇华农牧等5000只以上规模企业5个,羊养殖达到11.3万只,传统滩羊、山羊养殖规模化、品牌化效益不断凸显。突出科技赋能,探索推广咸水鱼养殖防渗漏技术和回水利用,支持海潮林苑农牧生态合作社扩容提质,新开挖鱼塘3座,全镇金鳟鱼、虹鳟鱼、中华鲟等碱水鱼养殖达到12万尾。 (五)塑形象、提品质,镇村面貌提档升级。立足“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聚力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公共服务的便利度、人居环境的舒适度,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高标准推进乡村建设, 衔接争取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70万元,谋划实施省级示范村建设项目2个、县级示范村建设项目3个,截至目前龙湾、中庄省级示范村建设项目和常生村县级示范村项目已完工建成投用,乡村基础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全领域整治人居环境,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研究制定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管理办法”“网格化管理制度”“五年行动工作方案”等长效常态制度办法,以“三无”“四净”为目标,以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发动群众3700余人、出动机械车辆200余次、清理河道沟渠170余公里、清理背街小巷500余处、清理秸秆150余吨、清理生活垃圾350余吨、清理废旧农膜37余吨、清理村内河塘100余口、拆除残垣断壁60处、清运整治“五堆”140处120余吨、集中整治乱喷、乱涂、乱贴商业广告标语40余处,新建厕所90座,全面推行“分散收集、集中压缩、统一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扎实推进、视觉贫困进一步消除。多维度推动生态扩容,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的理念,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治理,镇村两级河湖长开展巡河600余次,依法处置河道采砂、河道围垦、污水排放、河道垃圾、岸线生态各类问题20余起,疏浚河道4公里,开展生态护林巡查6000余次,聚焦中刘公路等重点路段绿化国土200余亩,推广使用生态降解地膜5吨800亩,建设“猪-沼-果”综合利用示范点,提高农作物秸秆、废旧地膜、畜禽粪污等综合利用效率,多措并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六)解民忧、纾民困,民生福祉加码加倍。精准落实兜底政策,加强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监管力度,加大低保扩围增效广度,落实低保减退政策,退出低保5户25人,类别评定调整11户30人,符合条件新增33户82人,2023年城市低保工5户10人。2023年1-11月共发放城乡低保户262户675人,发放低保金255.44万元,特困人员供养金43.81万,临时救助金69.82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46.41万元,民生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兑现计生“两户”奖励扶助金29人3.13万元、特别扶助金1户1.2万元,计生“两户”家庭子女升学奖励7人1.1万元。为109户困难群众发放食用油、大米,帮助购买煤炭等物资,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保障有力。退役军人优抚定补金政策全面落实,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稳步推进。扎实开展结对帮扶,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动员大会精神,20家部门单位127名党员与全镇94名困难重度残疾人、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名孤儿、43户特困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结成帮扶对子,结对关爱实现“一对一、全覆盖”,累计开展联系交流143次、走访探视120次、落实政策33个,帮办事实45件,帮助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26个,资助米面粮油等款物资金1.5万元,向上级反映需解决问题60个,爱心力量持续汇聚、帮扶措施多元协同,弱有所扶、弱有众扶社会氛围浓厚。全力推进生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严格按照《甘肃省生态及地质避险搬迁范围及对象认定办法(试行)》要求,认真筛选地质灾害威胁区、生态敏感区等区域群众,按照“应搬尽搬”的原则,坚持“一申请、两公示、三审定”的对象认定程序,全镇2023年识别认定169户搬迁对象,计划搬迁的169户中集中安置75户,分散安置户94户。镇党委、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安排部署会议,锚定目标,挂图作战,调度到日,精确到户,多措并举加快搬迁进度,截至目前,全镇集中安置户75户,缴纳定金75户,拨付10万元补助资金64户,办理贷款51户;分散安置户94户中6户完成拆旧复垦,2户集中安置户已完成验房交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有序开展,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七)抓治理、保稳定,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三抓三促”提效能,制定印发“三抓三促”工作方案,以月为单位动态完善学习计划;对标对表查摆班子问题14个、村级党组织问题88个、干部个人问题401个,均已即知即改;开展“三抓三促”大家谈活动2次、交流研讨1次、“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2次、镇村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3期、中泉镇机关干部大讲堂6期。完成“三抓三促”“一把手”访谈;确定“办实事、保民生、解难题、促发展”重点事项3个,2项已完成、1项正在积极推进;开展督查检查5次、纪律作风约谈2次6人,健全完善财务、站所中心等规章制度6项,“三抓三促”行动有序开展。调查研究抓作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基层党建、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等领域制定班子调研清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及时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使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和执行全过程,不断提升发展质效。主动创稳护安定, 深化国家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我镇国安意识,结合《反有组织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内容,进村、进学校、进企业开展宣传14次,切实提高我镇安全意识。聚焦国家省上冬季“两项”赛事、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S217线收费运营、5.22两周年舆情风险及农民工欠薪等矛盾隐患风险点,深入开展排查化解工作,全面推广运用白银综治APP、“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矛盾纠纷均按要求录入平安甘肃、雪亮工程等平台,数字化综合服务治理中心建成投用,基层治理数字化、现代化、实战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案化解解民忧。 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措施和“五包”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清零”专项行动,强力推动信访问题有效协调化解。截至目前,信访积案共2人,均已按期化解,严抓稳控中。 (八)抓整改、强落实,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全面认领问题。今年8月以来,我镇共接受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等各类督查检查16次、主动认领8个方面53个问题,其中共性问题42个、个性问题11个自查问题6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加快整改进度。按照“共性问题抓排查、个性问题抓整”的思路,三天一调度、一周一汇总,组织召开工作培训会5次、推进会11次,53个问题均梳理归类、建立台账、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光伏分红台账资料不完善、产业带动经营主体分红不到位等11个性问题均已整改到位,42个共性问题均已全面排查、加强了相关工作。拓展整改成效。建立党委统筹协调、分管领导负责审核把关,各中心站所全面参与,各村确定专人负责整改的责任体系,通过专项交办、现场促办等方式,扎实开展“回头看”,定期汇总分析、定期研判调度,推动各级反馈问题清仓见底整改落实,力争整改一个问题、杜绝一类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一是营商环境还不优,招商引资能力还需提升、招才引智难度仍然较大,服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升。二是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品牌培育不足,存在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科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三是社会治理创新力度不足,乡村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不高,信访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难度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和不足,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重任在肩,惟有实干。下一步,我们将以问题导向,按照抓主抓重、落细落小、统筹推进、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基础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推进,难点工作抓突破,创新工作抓亮点,努力推动全镇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致力稳中求进,在提升经济实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发展精品农业推动农民增收。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创新土地管理和托管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以推进牛羊、碱水鱼养殖为突破口,全面落实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二是以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全面排查,整合闲置资源,通过发展多元化的集体经济,盘活闲置资产,加大闲置土地流转利用力度,助力集体经济增收。针对个别村集体经济资源利用率低,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情况,采取“抱团”发展的模式,变“单打”为“共赢”,凝聚发展经济合力。完善供销机制,瞅准农特产品绿色、鲜活、无公害等优势,拓宽农产品销路,积极发展农村电商,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结合,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三是依托“黄河石林大景区”建设带动乡村旅游。抢抓黄河石林景区改造提升、生态旅游大环线建设机遇,谋划建设红色文化国防教育基地,推进三合村、尾泉村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建设,串联打造“红岘台—龙湾—尾泉—西番窑—赵家水”旅游环线,推动旅游资源协调联动、整体提升。 (二)致力统筹兼顾,在乡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立项目工期目标调度、跟踪督促机制,倒排工期、顺排工序、挂图作战,加速推进建设项目。不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矢志不渝地抓好便民利民的实事、好事、大事,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工作专班,安排专人负责,主动对接联系响水生态农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红色教育基地等目标企业,强化土地等要素资源保障,深化“保姆式”服务,营造招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推动企业尽快落地投资。三是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以村为主体、户为基础,对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开展人居环境全覆盖整治,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深入推进“厕所革命”。 (三)致力绿色发展,在打造宜居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全面贯彻“两山”理论。 坚决扛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治责任,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群众生态文明素养。突出环境治理,巩固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垃圾分类处理,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全面巩固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加快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工作。持续实施生态治理。积极开展河道、国土日常巡查工作,对非法采砂、河道、沙河、公益林破坏等违法违规行为,坚持源头治理、常态整治、严厉打击,有效提升乡村秩序,优化生态环境。 (四)致力社会事业,在完善民生保障上实现新突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有力举措稳定社会大局。全面主动创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专项检查整治,加强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及时排查、整治和消除安全隐患。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不断强化禁毒、防邪工作。优化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优化服务提升幸福指数。聚焦民生保障,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全力提升参保率,让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稳步提高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供养人员等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统筹做好残联补助、社会救助、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以文明创建加强和谐氛围。完善村文化活动场所,配套建设文体设施,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倡导文明新风尚。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进一步完善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丰富居民日常文娱生活。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大力推广民间优秀文化作品。组织开展好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利用好宣传资源,加大力度,走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 中泉镇人民政府 2023年11月1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