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委员第102号提案的答复 | |
信息来源:景泰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8-09 17:19
浏览次数:
|
|
|
|
余法祖委员: 关于您提出关于持续加强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和打击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涉案金额逐步走高,犯罪手段主要表现为刷单刷信誉、贷款办卡、网络投资理财、冒充客服、网络交易、招嫖色诱、冒充熟人(领导)诈骗、冒充军警购物、虚假中奖、虚假招聘等,面对犯罪分子进行布局的各类诈骗陷阱,很多群众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受骗上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党中央高度重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和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监管主体责任,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一、组织全社会力量宣传。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治理问题,需要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各单位并发动党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支队伍加入到反诈大军中来,需要各单位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两办意见”,通力合作、细化方案、落实责任,全方位对本行业、本部门人员和服务对象开展“铺天盖地”的防诈宣传活动,创建“政府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反诈新格局。以社区警务为依托,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进校园、进小区、进企业、进各营业场所等,利用小喇叭每天定时定点在各警务区进行面对面宣传,利用公交车广告位、各公共场所电子大屏播放反诈视频;利用搭台演出吸引居民,在各大小区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在金融网点向储户发放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宣传资料,对办理转账业务的储户主动提示谨防诈骗;在所有ATM机旁都粘贴防骗小常识,防止受骗群众利用ATM机转账。 二、营造浓厚的反诈宣传氛围。通过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宣传方式的结合,强化开展电视、报刊、宣传册等平面媒体和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介宣传,认真编发宣传文案,及时揭露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惯用的作案手法、设置的圈套、陷阱等,做到报纸上有文、电视上有形、抖音微信全覆盖,提高广大群众的识骗能力和防骗意识。全方位部署,集中宣传力量,重点对人员活动的密集场所如超市、集贸市场、住宅小区、楼道入口、居民活动中心等地,张贴宣传画报、发放宣传手册,警醒广大群众守好钱袋子。线上除微信外,还应广泛利用抖音、快手直播、微视频等吸引眼球的宣传形式,营造人民抬头可见的反电诈宣传氛围,让防骗知识人人皆知,防骗意识深脑入心。 三、针对性进行精准宣传。重点关注和分析易受骗群体,深入一受骗群体家中通过讲解身边的真实案例向群众讲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发现被骗后的紧急止付方法,通过精准化点对点、人对人的宣传方式,做到“精准滴灌”和“对症下药”,提醒群众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坚决做到不轻信、不透漏、不转账,避免上当受骗,切实捂好自己的钱袋子。 四、网格化精准宣传防骗。通过微信网格化建设精准普及防诈骗知识,24小时做好反诈预警。每个社区和村组都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建立以派出所领导、社区民警、义务反诈宣传员、易受骗人员的反诈微信工作群,通过工作群及时发布最新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和典型案例,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 五、围绕重点任务,积极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网络黑灰产犯罪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财产。一是组织开展电诈破案攻坚战,落实部推线索快打工作机制,全面清除县内窝点;二是立足县内打全国、立足县内研境外,严厉打击提供信息支持、技术支撑、转账洗钱、组织偷渡等违法犯罪活动,对县内窝点定点清除,对县外窝点全力摧毁;三是深入推进“断卡”行动,组织全县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整治、惩戒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关键链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