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名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在这片五千四百八十三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着长城、黄河、石林、古堡、湿地、沙漠、森林、戈壁,西部风情尽收眼底……
景泰是古老的——境内原古岩画、新石器文化遗址为她留下可上溯七千年的文明符号,在大漠孤烟、沧海桑田的历史长卷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腾格里沙漠南缘,黄河流经之地,河西走廊东端之门户,景泰这颗“丝路古道”明珠,以其地理之胜、历史之富、牵系之重而有了“河西门户”“鸡鸣三省”“古渡锁钥”的美誉。
景泰是辉煌的——自春秋戎落,西汉“媪围”,唐宋游牧民族融合发展,至明万历复归明朝版图后筑堡设防、广布耕屯,留有永泰古城、明长城、索桥古渡、北魏石窟等堡与遗迹,被历史赋予“陇右雄镇之一”的战略地位。
景泰是灿烂的——以黄河为文脉,历经四百万年沉淀的黄河石林记录着这片山河的沧桑巨变;“金龟古堡”永泰城见证了历史的烽烟战火;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电提灌工程蜿蜒在山岭沟壑中,滋养着景泰、古浪八十万亩荒漠化土地;“仙佛合宗”的梧桐山、沙水相依的柏林山庄、将农垦文化与现代休闲农业完美融合的条山农庄、大漠戈壁中的红砂岘樱桃园、白鹭与沙鸥齐飞的白墩子湿地……史前遗迹、自然奇观散布全县,被誉为“舞动在蝴蝶背上的风景”。
景泰是多彩的——黄河蜿蜒,有石林映雪、沿寺月夜、古渡残苑散发出古香气息;森林叠翠,有寿鹿松涛、草场春色弥漫着清新惬意;大漠苍茫,有盐池夕照、古堡聆风的飘逸灵动。像一首诗,幽远纯净;像一首歌,深情婉转;像一幅画,五彩斑斓。
景泰是崭新的——得天独厚,钟灵毓秀,黄河母亲塑造出这块形胜之地,时代则给予她珍重昨天、焕发今天、缔造明天的宝贵机遇,古城古韵,新城新景,与时俱进,日新不已。石林奇观、古渡传奇、古城神奇一起传唱着“天下黄河景泰奇”的故事。
在景泰,游一座小城,品一段历史,赏各色美景,寻人间至味……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黄河石林旅游景区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中泉镇龙湾村,距县城65公里,白银市60公里。景区总面积86.6平方公里,由古石林群、黄河曲流、龙湾绿洲、坝滩戈壁、二十二道弯等资源构成,其地貌奇观被专家誉为“中国独有、世界罕见”“华夏文脉天然雕塑图景大观园”。2004年被自然资源部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2018被《纽约时报》评为“全球必去的52个目的地”之一,2019年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2020年被评为“甘肃十大最治愈景区”。
黄河石林是形成于400万年前新近纪的黄色砂砾石,主要由新构造运动控制、雨洪冲蚀、重力崩塌和风蚀共同作用形成高差在80-200米之间的石峰石柱,是一处兼具北方雄浑壮阔与南方清秀俊逸的神奇之地。
从饮马沟进入主景区,一颗颗石笋,一根根石柱,一幅幅岩画,让广阔大地上的中华遗产、古籍文字以鲜明的姿态活了起来,三皇五帝、孔子问道、千帆竞发、苍鹰回首、十二生肖等景点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金黄色的山体与从东而西倒流的黄河、龙湾绿洲相互映衬,山水相依,动静结合,亦刚亦柔、如诗如画,构成了黄河石林别具神韵的壮丽美景。
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来此拍摄创作,《天下粮仓》《神话》《花木兰》《轩辕剑》《爸爸去哪儿》《追星星的人》等八十余部影视剧和综艺节目来此取景,景区现为国家影视拍摄基地,是西部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影视拍摄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黄河石林国际露营地
黄河石林国际露营地位于省道217线与黄河石林景区道路交汇处,距景泰县城45公里,景区总面积0.69平方公里,是国内唯一一个坐落于红岩石地貌的户外营地。营地内有拖挂房车、星空帐篷、欧式帐篷、木屋别墅、集装箱、水泥管酒店等床位共计100余个,可接待外来露营帐篷200个,房车大巴车停车位500个,同时容纳500人就餐。
露营地包含滑雪场一个、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一处,紧邻省道217线,设置有游客接待中心、7条不同级别的雪道和4万平方米嬉雪区,成功承办了2020-2021赛季全国越野滑雪锦标赛、冠军赛两项赛事,目前已成为周边城市游客冬季旅游的最佳选择。
五佛沿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佛沿寺位于景泰县五佛乡境内,距景泰县城23公里,始建于1600年前的北魏,是古代中原向塞外运盐的重要驿站,最早叫“盐寺”,后因沿黄河而建,又被称为“沿寺”,是古丝绸之路北路通往河西的重要渡口之一。
沿寺石窟中有大佛五尊,坐向为东南西北中五方,故也称其为“五方寺”。窟内两旁有小佛千尊,俗称千佛洞。石窟中间有5米宽方形塔柱直抵窟顶,塔柱四面开龛,龛内各塑佛像一尊。前面释迦佛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其余三尊神态自若,属宋代晚期作品。窟后南北二角各塑一尊泥佛坐于莲座之上,其造像特点纤柔华丽、注重写实,为晚唐和五代遗存。
景电工程(国家水利风景区 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中华之最)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位于景泰县五佛乡境内,距景泰县城23公里,因其扬程高、流量大而被誉为“中华之最”。景电工程将黄河水提高712米,浇灌景泰、古浪80万亩荒漠化的土地,安置移民30万人。一、二期工程分别被景泰人民称为“救命工程”和“致富工程”。如今,这项创造了移民安置、精准扶贫、生产发展、生态修复奇迹的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以景电文化为核心,创新性的打造出极具文化艺术内涵的彩虹管道,夜间彩虹管道灯光亮起,宛若彩色巨龙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蔚为壮观。
永泰古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传统村落)
永泰古城坐落于景泰县寺滩乡老虎山北麓,距景泰县城 20 公里,因其城堡形似金龟,又名永泰龟城。现存城址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由土砂石夯筑而成,主城墙高12米,墙基宽12米,城墙周长1710米,占地面积318亩。古城东、西、北三面各有半月型封闭月城,城南筑有瓮城,有内外城门两道,城外有宽6米、长2190米的护城河环绕,另有多处墩台、烽燧、点将台、校场等遗迹。城内现存较为完整的有城门、城墙、古民居、汲汲海、甘露池、五眼泉和建于民国时期的“永泰小学”等多处古迹。
永泰城是明长城边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沿线现存最具代表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军事城堡,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传统村落、甘肃历史文化名村、甘肃省影视拍摄基地。
永泰小学
永泰小学位于永泰古城内,由永泰人李善澈建于民国9年(公元1920年),为目前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时期的三所小学校之一,系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是见证中国近代初级教育的“活化石”。学校坐北朝南,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设计别致,中轴一线,左右对称,前后照应,被称为“一本书”校园。
永泰古城凭借其浓厚的历史底蕴和长河落日圆的苍茫感,吸引了众多知名导演的目光,随着《西部热土》《汗血宝马》《雪花那个飘》《决战刹马镇》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已成为西北地区一座知名的“影视城”。
索桥古渡(丝绸之路第一国道)
索桥古渡是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渡口,位于芦阳镇东10公里处,距景泰县城20公里。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当地人仿照浮桥设置修建索桥,河面上排24只大船,两岸用铁铸成四根 “将军柱”,用草绳系船成桥,故名索桥。后冲毁,其遗迹尚存。
索桥古渡(索桥堡)是丝绸北路通往西域的重要商贸驿站和文化重镇,自汉武帝开设河西四郡,此处是古丝绸北路必经之道,是靖远哈思堡过河道“媪围”、鹯阴县达武威的军事关隘,具有重要的军事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索桥遗址将黄河、长城、古渡融为一体,使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明长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泰县境内明长城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东起黄河索桥渡口,西至红水耗牛圈以西王家墩,全长69.3公里,沿途设关堡5个,烽火台101座。明长城修建就地取材,在山势险要地带以石垒砌,以沙土填灌,现保存较好;而在川滩地带多为黄土夯筑而成,因土质较差,加之数百年来风蚀剥落,自然倾塌比较严重,现残存的犹如一条大土埂。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独特历史价值。
西番窑(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
西番窑坐落于中泉镇三合村,距景泰县城50公里,因西番(宋代以后人们把青海、甘肃居住的少数民族称为“西番”)在村边砂岩上开凿窑洞居住而得名。1936年,红四方面军强渡黄河后在此窑洞居住。这些窑洞被历史文物专家称为二十一世纪甘肃考古工作的一大发现,它的神奇不仅仅在于构造精妙、功能完整,还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2014年三合村(即西番窑所在地)成功申报为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
红沟丹霞(史前遗迹 丹霞地貌)
红沟丹霞位于景泰县中泉镇腰水村红沟内,距景泰县城50公里,南北长1.2千米、东西长3.2千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由紫红色砂岩、泥质粉烁岩在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柱状、棒状或峰林状的丹霞地貌,距今约400万年。红沟丹霞色泽鲜艳、造型多变,其间鲲鹏展翅、麦积丹霞、金蟾望月、雄狮昂首、蛟龙出海、猛虎下山、神龟回首等天然“雕塑”栩栩如生、气势壮观,可谓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条山农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美丽田园十大梨花景观)
条山农庄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条山农场(原十六团)四分场,距景泰县城5公里,距省会兰州170公里,素有“兰州后花园”之美誉。景区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有万亩梨花景观、万亩马铃薯花景观及向日葵、杏花、苹果园等多个特色农业景观。农庄设有果品采摘区、特种养殖区、农事体验区、水上休闲区、特色餐饮区、观景住宿区、拓展训练区等,集梨花观赏、果品采摘、休闲垂钓、儿童娱乐、烧烤集会、拓展训练等娱乐项目为一体,是一家可开展生态游、休闲游、康养游、研学游、乡村游等多种游览模式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柏林山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金牌农家乐)
柏林山庄位于景泰县五佛乡西源村,距景泰县城25公里,地处蜿蜒起伏的沙丘之上,紧邻万亩枣林,自然环境优美,是集种植养殖、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会议培训、游泳滑沙、文化体验、影视拍摄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生态观光园。园区总占地面积600亩,其中投资建成特色餐饮部4亩,建成柏林植物生态园3亩,建成人工湖3处,建成别致典雅优质高档的小木屋5套,胶囊宾馆10间,开设垂钓、游泳、沙疗、儿童乐园、农业观光、果园采摘、沙漠越野、骑骆驼等项目。山庄与北魏石窟,景电一、二期泵站遥遥相望,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极佳的避暑胜地,更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红砂岘生态园(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
红砂岘生态园位于景泰县红水镇,距景泰县城63公里,紧邻腾格里沙漠,园区种植沙漠红樱桃500亩、皇冠梨1000亩、生态林场2400亩、药材200亩、养殖骆驼100头,现有沙漠文化展示、生态观光、农事体验、踏青采摘、现代农业知识科普等多种游览项目。特殊的沙漠气候孕育出的红砂岘樱桃玲珑剔透、果肉厚实,味美形娇,享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在红砂岘,吃了樱桃,忘了时光,颗颗清香皆入心,岁岁流光皆可抛。
梧桐山(佛道一山 禅道合一)
梧桐山位于景泰县上沙沃镇三眼井村,距景泰县城25公里,海拔2000米。清朝嘉庆年间始建,现有道观、佛殿9座,总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山前左右两峰上有古庙宇遗址。山坡上生长着300多株古老的梧桐树及千岁胡杨,苍翠古朴,有杨、柳、桑、桃、杏五种叶形,多姿多态、错落有致、如诗如画。梧桐山不仅以梧桐奇异驰名,它山顶的道观与山下的佛殿交相辉映,佛道一山,是名副其实的仙佛同山,为宗教界的一大奇观,而梧桐树能这么好地生长于沙漠腹地,也是植物生长的一大奇迹。
白墩子国家盐沼湿地公园(国家盐沼湿地公园)
白墩子国家盐沼湿地公园位于景泰县上沙沃镇境内,距景泰县城27公里,总面积2700公顷,为内陆盐沼湿地生态系统,处于干旱荒漠—绿洲—沙漠的交错过渡地带。公园内有珍稀旱生、超旱生、盐生植物种植资源,白鹭、鸳鸯、赤麻鸭、沙鸥、野鸡等十余种野生鸟类及大雁、天鹅等候鸟在此生息繁衍,水波与沙漠辉映,白鹭与沙鸥齐飞,已形成一处独具特色的沙漠湿地风貌。
寿鹿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寿鹿山,地处腾格里沙漠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周围被荒漠戈壁所包围,享有“戈壁绿岛”之美誉,距景泰县城39公里,总面积1086公顷。公园内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油松、落叶松以及祁连杜鹃、锦鸡、腊梅、高山柳等组成的天然灌木林生机勃勃,多姿多彩;马麝、丛林猫等十多种野生动物徜徉林间,苍鹰、猎隼盘旋翱翔于天空,啄木鸟、山雀、柳莺婉转啼鸣。
198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寿鹿山划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设立“甘肃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历代文人学士总结有“寿鹿八景”:主峰独秀突出,四面群山幽雅,被赞为“群恋耸秀”;“崖畔虹桥”,迂回始达;“风情兆瑞”可卜丰欠;“天梯云路”,路竣高危;“古洞仙踪”乃鹿女踏花古迹;“石泉泻玉”水自石出;夜静风来,松声如涛,是“夜半涛声”,虽为盛暑,逢雨即飞雪,此乃奇景“炎天飞雪”。
新墩湾草原 (避暑胜地)
新墩湾草原地处寿鹿山南麓,距景泰县城38公里,生态环境较好,气候宜人,草场资源丰富,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在这里您可以看到青藏高原独有的白牦牛,可以体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情。
大水䃎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石头部落”大水䃎村位于景泰县喜泉镇,距县城22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234户835人,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紧邻大敦煌影视城,省道101线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链接黄河石林、永泰古城,集观光、娱乐、休闲、康养于一体的黄金旅游中转站。总体布局为“一线四区六元素”,即:沿省道101线为规划中轴线,打造大敦煌影视文化区、亿源山庄休闲度假区、大水䃎民宿田园体验区、现代陆港服务区四大区域,突出石头、水面、民宿民俗、影视拍摄、陆港服务、生态花海等六个元素,是集旅游休闲、乡村田野、通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重点村。
红岘台村(石林驿站 桃花谷邸)
“桃花村·红岘台”位于景泰县中泉镇,距景泰县城45公里,省道217线临村而过,黄河石林露营地与之相望,现辖7个村民小组,414户1331人。自2019年以来,景泰县委、县政府整合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依托黄河石林景区、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发挥交通优势,以“归园民宿、野食派餐、怀旧文化”为核心,打造“桃花村·红岘台”休闲观光度假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建成“石林驿站”、卡丁车赛场、垂钓景观池、马术俱乐部、网红桥、特色民宿等各类休闲娱乐设施。这里有“桃花村·八大碗”、红富士苹果、碱水红鳟鱼、崇华沟土鸡、散养山羊等特色美食,已形成集特色民宿、休闲娱乐、体验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在桃花村,赏田园景,吃农家饭,在“妈妈的味道”中体味乡愁。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秋摘硕果喜笑颜,红岘醉景待客来。
西和村(丝路杞园 渔农小镇)
西和村地处景泰县草窝滩镇,距景泰县城11公里,属景电工程一期灌区中心地带,G338线横穿全境,包兰铁路沿其南端而过,芦草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西和村紧抓乡村振兴内核,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枸杞产业,枸杞种植面积近3000亩,并引进实施千合农庄建设项目,坚持按照“保持田园风光、留住乡土气息、享受城市生活”的理念,不断延伸打造“丝路杞园·渔农小镇”田园综合体。
大敦煌影视城(甘肃省影视拍摄基地)
大敦煌影视城位于景泰县喜泉镇大水䃎村,距景泰县城20公里,距中川机场100公里,内外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景区占地面积622亩,主要景点有洞窟、塔林、牌坊、摄影棚和明清一条街,其中山体上的莫高窟按照敦煌莫高窟1:1比例建造,分布着108个洞窟,正中是一个五层高建筑的洞窟,内有8.8米高的弥勒佛坐像一尊,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段一鸣先生雕塑。
迄今,这里已接待杨亚洲、唐季礼、陈家林等著名导演和金喜善、成龙、倪萍、赵薇、陈好、唐国强、濮存昕、刘诗诗等众多影视演员,拍摄了《神话》《花木兰》《大敦煌》《书剑恩仇录》《轩辕剑之天之痕》《圣地可可西里》《沙海魔窟》等40多部影视剧,成为中国第一处可传承、弘扬、展示敦煌文化,拍摄中国西部题材、古代题材的影视拍摄基地。
景泰,名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在这片五千四百八十三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着长城、黄河、石林、古堡、湿地、沙漠、森林、戈壁,西部风情尽收眼底……
景泰是古老的——境内原古岩画、新石器文化遗址为她留下可上溯七千年的文明符号,在大漠孤烟、沧海桑田的历史长卷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腾格里沙漠南缘,黄河流经之地,河西走廊东端之门户,景泰这颗“丝路古道”明珠,以其地理之胜、历史之富、牵系之重而有了“河西门户”“鸡鸣三省”“古渡锁钥”的美誉。
景泰是辉煌的——自春秋戎落,西汉“媪围”,唐宋游牧民族融合发展,至明万历复归明朝版图后筑堡设防、广布耕屯,留有永泰古城、明长城、索桥古渡、北魏石窟等堡与遗迹,被历史赋予“陇右雄镇之一”的战略地位。
景泰是灿烂的——以黄河为文脉,历经四百万年沉淀的黄河石林记录着这片山河的沧桑巨变;“金龟古堡”永泰城见证了历史的烽烟战火;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电提灌工程蜿蜒在山岭沟壑中,滋养着景泰、古浪八十万亩荒漠化土地;“仙佛合宗”的梧桐山、沙水相依的柏林山庄、将农垦文化与现代休闲农业完美融合的条山农庄、大漠戈壁中的红砂岘樱桃园、白鹭与沙鸥齐飞的白墩子湿地……史前遗迹、自然奇观散布全县,被誉为“舞动在蝴蝶背上的风景”。
景泰是多彩的——黄河蜿蜒,有石林映雪、沿寺月夜、古渡残苑散发出古香气息;森林叠翠,有寿鹿松涛、草场春色弥漫着清新惬意;大漠苍茫,有盐池夕照、古堡聆风的飘逸灵动。像一首诗,幽远纯净;像一首歌,深情婉转;像一幅画,五彩斑斓。
景泰是崭新的——得天独厚,钟灵毓秀,黄河母亲塑造出这块形胜之地,时代则给予她珍重昨天、焕发今天、缔造明天的宝贵机遇,古城古韵,新城新景,与时俱进,日新不已。石林奇观、古渡传奇、古城神奇一起传唱着“天下黄河景泰奇”的故事。
在景泰,游一座小城,品一段历史,赏各色美景,寻人间至味……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黄河石林旅游景区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中泉镇龙湾村,距县城65公里,白银市60公里。景区总面积86.6平方公里,由古石林群、黄河曲流、龙湾绿洲、坝滩戈壁、二十二道弯等资源构成,其地貌奇观被专家誉为“中国独有、世界罕见”“华夏文脉天然雕塑图景大观园”。2004年被自然资源部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2018被《纽约时报》评为“全球必去的52个目的地”之一,2019年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2020年被评为“甘肃十大最治愈景区”。
黄河石林是形成于400万年前新近纪的黄色砂砾石,主要由新构造运动控制、雨洪冲蚀、重力崩塌和风蚀共同作用形成高差在80-200米之间的石峰石柱,是一处兼具北方雄浑壮阔与南方清秀俊逸的神奇之地。
从饮马沟进入主景区,一颗颗石笋,一根根石柱,一幅幅岩画,让广阔大地上的中华遗产、古籍文字以鲜明的姿态活了起来,三皇五帝、孔子问道、千帆竞发、苍鹰回首、十二生肖等景点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金黄色的山体与从东而西倒流的黄河、龙湾绿洲相互映衬,山水相依,动静结合,亦刚亦柔、如诗如画,构成了黄河石林别具神韵的壮丽美景。
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来此拍摄创作,《天下粮仓》《神话》《花木兰》《轩辕剑》《爸爸去哪儿》《追星星的人》等八十余部影视剧和综艺节目来此取景,景区现为国家影视拍摄基地,是西部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影视拍摄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黄河石林国际露营地
黄河石林国际露营地位于省道217线与黄河石林景区道路交汇处,距景泰县城45公里,景区总面积0.69平方公里,是国内唯一一个坐落于红岩石地貌的户外营地。营地内有拖挂房车、星空帐篷、欧式帐篷、木屋别墅、集装箱、水泥管酒店等床位共计100余个,可接待外来露营帐篷200个,房车大巴车停车位500个,同时容纳500人就餐。
露营地包含滑雪场一个、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一处,紧邻省道217线,设置有游客接待中心、7条不同级别的雪道和4万平方米嬉雪区,成功承办了2020-2021赛季全国越野滑雪锦标赛、冠军赛两项赛事,目前已成为周边城市游客冬季旅游的最佳选择。
五佛沿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佛沿寺位于景泰县五佛乡境内,距景泰县城23公里,始建于1600年前的北魏,是古代中原向塞外运盐的重要驿站,最早叫“盐寺”,后因沿黄河而建,又被称为“沿寺”,是古丝绸之路北路通往河西的重要渡口之一。
沿寺石窟中有大佛五尊,坐向为东南西北中五方,故也称其为“五方寺”。窟内两旁有小佛千尊,俗称千佛洞。石窟中间有5米宽方形塔柱直抵窟顶,塔柱四面开龛,龛内各塑佛像一尊。前面释迦佛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其余三尊神态自若,属宋代晚期作品。窟后南北二角各塑一尊泥佛坐于莲座之上,其造像特点纤柔华丽、注重写实,为晚唐和五代遗存。
景电工程(国家水利风景区 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中华之最)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位于景泰县五佛乡境内,距景泰县城23公里,因其扬程高、流量大而被誉为“中华之最”。景电工程将黄河水提高712米,浇灌景泰、古浪80万亩荒漠化的土地,安置移民30万人。一、二期工程分别被景泰人民称为“救命工程”和“致富工程”。如今,这项创造了移民安置、精准扶贫、生产发展、生态修复奇迹的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以景电文化为核心,创新性的打造出极具文化艺术内涵的彩虹管道,夜间彩虹管道灯光亮起,宛若彩色巨龙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蔚为壮观。
永泰古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传统村落)
永泰古城坐落于景泰县寺滩乡老虎山北麓,距景泰县城 20 公里,因其城堡形似金龟,又名永泰龟城。现存城址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由土砂石夯筑而成,主城墙高12米,墙基宽12米,城墙周长1710米,占地面积318亩。古城东、西、北三面各有半月型封闭月城,城南筑有瓮城,有内外城门两道,城外有宽6米、长2190米的护城河环绕,另有多处墩台、烽燧、点将台、校场等遗迹。城内现存较为完整的有城门、城墙、古民居、汲汲海、甘露池、五眼泉和建于民国时期的“永泰小学”等多处古迹。
永泰城是明长城边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沿线现存最具代表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军事城堡,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传统村落、甘肃历史文化名村、甘肃省影视拍摄基地。
永泰小学
永泰小学位于永泰古城内,由永泰人李善澈建于民国9年(公元1920年),为目前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时期的三所小学校之一,系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是见证中国近代初级教育的“活化石”。学校坐北朝南,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设计别致,中轴一线,左右对称,前后照应,被称为“一本书”校园。
永泰古城凭借其浓厚的历史底蕴和长河落日圆的苍茫感,吸引了众多知名导演的目光,随着《西部热土》《汗血宝马》《雪花那个飘》《决战刹马镇》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已成为西北地区一座知名的“影视城”。
索桥古渡(丝绸之路第一国道)
索桥古渡是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渡口,位于芦阳镇东10公里处,距景泰县城20公里。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当地人仿照浮桥设置修建索桥,河面上排24只大船,两岸用铁铸成四根 “将军柱”,用草绳系船成桥,故名索桥。后冲毁,其遗迹尚存。
索桥古渡(索桥堡)是丝绸北路通往西域的重要商贸驿站和文化重镇,自汉武帝开设河西四郡,此处是古丝绸北路必经之道,是靖远哈思堡过河道“媪围”、鹯阴县达武威的军事关隘,具有重要的军事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索桥遗址将黄河、长城、古渡融为一体,使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明长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泰县境内明长城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东起黄河索桥渡口,西至红水耗牛圈以西王家墩,全长69.3公里,沿途设关堡5个,烽火台101座。明长城修建就地取材,在山势险要地带以石垒砌,以沙土填灌,现保存较好;而在川滩地带多为黄土夯筑而成,因土质较差,加之数百年来风蚀剥落,自然倾塌比较严重,现残存的犹如一条大土埂。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独特历史价值。
西番窑(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
西番窑坐落于中泉镇三合村,距景泰县城50公里,因西番(宋代以后人们把青海、甘肃居住的少数民族称为“西番”)在村边砂岩上开凿窑洞居住而得名。1936年,红四方面军强渡黄河后在此窑洞居住。这些窑洞被历史文物专家称为二十一世纪甘肃考古工作的一大发现,它的神奇不仅仅在于构造精妙、功能完整,还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2014年三合村(即西番窑所在地)成功申报为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
红沟丹霞(史前遗迹 丹霞地貌)
红沟丹霞位于景泰县中泉镇腰水村红沟内,距景泰县城50公里,南北长1.2千米、东西长3.2千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由紫红色砂岩、泥质粉烁岩在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柱状、棒状或峰林状的丹霞地貌,距今约400万年。红沟丹霞色泽鲜艳、造型多变,其间鲲鹏展翅、麦积丹霞、金蟾望月、雄狮昂首、蛟龙出海、猛虎下山、神龟回首等天然“雕塑”栩栩如生、气势壮观,可谓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条山农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美丽田园十大梨花景观)
条山农庄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条山农场(原十六团)四分场,距景泰县城5公里,距省会兰州170公里,素有“兰州后花园”之美誉。景区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有万亩梨花景观、万亩马铃薯花景观及向日葵、杏花、苹果园等多个特色农业景观。农庄设有果品采摘区、特种养殖区、农事体验区、水上休闲区、特色餐饮区、观景住宿区、拓展训练区等,集梨花观赏、果品采摘、休闲垂钓、儿童娱乐、烧烤集会、拓展训练等娱乐项目为一体,是一家可开展生态游、休闲游、康养游、研学游、乡村游等多种游览模式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柏林山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金牌农家乐)
柏林山庄位于景泰县五佛乡西源村,距景泰县城25公里,地处蜿蜒起伏的沙丘之上,紧邻万亩枣林,自然环境优美,是集种植养殖、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会议培训、游泳滑沙、文化体验、影视拍摄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生态观光园。园区总占地面积600亩,其中投资建成特色餐饮部4亩,建成柏林植物生态园3亩,建成人工湖3处,建成别致典雅优质高档的小木屋5套,胶囊宾馆10间,开设垂钓、游泳、沙疗、儿童乐园、农业观光、果园采摘、沙漠越野、骑骆驼等项目。山庄与北魏石窟,景电一、二期泵站遥遥相望,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极佳的避暑胜地,更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红砂岘生态园(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
红砂岘生态园位于景泰县红水镇,距景泰县城63公里,紧邻腾格里沙漠,园区种植沙漠红樱桃500亩、皇冠梨1000亩、生态林场2400亩、药材200亩、养殖骆驼100头,现有沙漠文化展示、生态观光、农事体验、踏青采摘、现代农业知识科普等多种游览项目。特殊的沙漠气候孕育出的红砂岘樱桃玲珑剔透、果肉厚实,味美形娇,享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在红砂岘,吃了樱桃,忘了时光,颗颗清香皆入心,岁岁流光皆可抛。
梧桐山(佛道一山 禅道合一)
梧桐山位于景泰县上沙沃镇三眼井村,距景泰县城25公里,海拔2000米。清朝嘉庆年间始建,现有道观、佛殿9座,总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山前左右两峰上有古庙宇遗址。山坡上生长着300多株古老的梧桐树及千岁胡杨,苍翠古朴,有杨、柳、桑、桃、杏五种叶形,多姿多态、错落有致、如诗如画。梧桐山不仅以梧桐奇异驰名,它山顶的道观与山下的佛殿交相辉映,佛道一山,是名副其实的仙佛同山,为宗教界的一大奇观,而梧桐树能这么好地生长于沙漠腹地,也是植物生长的一大奇迹。
白墩子国家盐沼湿地公园(国家盐沼湿地公园)
白墩子国家盐沼湿地公园位于景泰县上沙沃镇境内,距景泰县城27公里,总面积2700公顷,为内陆盐沼湿地生态系统,处于干旱荒漠—绿洲—沙漠的交错过渡地带。公园内有珍稀旱生、超旱生、盐生植物种植资源,白鹭、鸳鸯、赤麻鸭、沙鸥、野鸡等十余种野生鸟类及大雁、天鹅等候鸟在此生息繁衍,水波与沙漠辉映,白鹭与沙鸥齐飞,已形成一处独具特色的沙漠湿地风貌。
寿鹿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寿鹿山,地处腾格里沙漠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周围被荒漠戈壁所包围,享有“戈壁绿岛”之美誉,距景泰县城39公里,总面积1086公顷。公园内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油松、落叶松以及祁连杜鹃、锦鸡、腊梅、高山柳等组成的天然灌木林生机勃勃,多姿多彩;马麝、丛林猫等十多种野生动物徜徉林间,苍鹰、猎隼盘旋翱翔于天空,啄木鸟、山雀、柳莺婉转啼鸣。
198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寿鹿山划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设立“甘肃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历代文人学士总结有“寿鹿八景”:主峰独秀突出,四面群山幽雅,被赞为“群恋耸秀”;“崖畔虹桥”,迂回始达;“风情兆瑞”可卜丰欠;“天梯云路”,路竣高危;“古洞仙踪”乃鹿女踏花古迹;“石泉泻玉”水自石出;夜静风来,松声如涛,是“夜半涛声”,虽为盛暑,逢雨即飞雪,此乃奇景“炎天飞雪”。
新墩湾草原 (避暑胜地)
新墩湾草原地处寿鹿山南麓,距景泰县城38公里,生态环境较好,气候宜人,草场资源丰富,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在这里您可以看到青藏高原独有的白牦牛,可以体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情。
大水䃎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石头部落”大水䃎村位于景泰县喜泉镇,距县城22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234户835人,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紧邻大敦煌影视城,省道101线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链接黄河石林、永泰古城,集观光、娱乐、休闲、康养于一体的黄金旅游中转站。总体布局为“一线四区六元素”,即:沿省道101线为规划中轴线,打造大敦煌影视文化区、亿源山庄休闲度假区、大水䃎民宿田园体验区、现代陆港服务区四大区域,突出石头、水面、民宿民俗、影视拍摄、陆港服务、生态花海等六个元素,是集旅游休闲、乡村田野、通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重点村。
红岘台村(石林驿站 桃花谷邸)
“桃花村·红岘台”位于景泰县中泉镇,距景泰县城45公里,省道217线临村而过,黄河石林露营地与之相望,现辖7个村民小组,414户1331人。自2019年以来,景泰县委、县政府整合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依托黄河石林景区、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发挥交通优势,以“归园民宿、野食派餐、怀旧文化”为核心,打造“桃花村·红岘台”休闲观光度假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建成“石林驿站”、卡丁车赛场、垂钓景观池、马术俱乐部、网红桥、特色民宿等各类休闲娱乐设施。这里有“桃花村·八大碗”、红富士苹果、碱水红鳟鱼、崇华沟土鸡、散养山羊等特色美食,已形成集特色民宿、休闲娱乐、体验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在桃花村,赏田园景,吃农家饭,在“妈妈的味道”中体味乡愁。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秋摘硕果喜笑颜,红岘醉景待客来。
西和村(丝路杞园 渔农小镇)
西和村地处景泰县草窝滩镇,距景泰县城11公里,属景电工程一期灌区中心地带,G338线横穿全境,包兰铁路沿其南端而过,芦草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西和村紧抓乡村振兴内核,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枸杞产业,枸杞种植面积近3000亩,并引进实施千合农庄建设项目,坚持按照“保持田园风光、留住乡土气息、享受城市生活”的理念,不断延伸打造“丝路杞园·渔农小镇”田园综合体。
大敦煌影视城(甘肃省影视拍摄基地)
大敦煌影视城位于景泰县喜泉镇大水䃎村,距景泰县城20公里,距中川机场100公里,内外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景区占地面积622亩,主要景点有洞窟、塔林、牌坊、摄影棚和明清一条街,其中山体上的莫高窟按照敦煌莫高窟1:1比例建造,分布着108个洞窟,正中是一个五层高建筑的洞窟,内有8.8米高的弥勒佛坐像一尊,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段一鸣先生雕塑。
迄今,这里已接待杨亚洲、唐季礼、陈家林等著名导演和金喜善、成龙、倪萍、赵薇、陈好、唐国强、濮存昕、刘诗诗等众多影视演员,拍摄了《神话》《花木兰》《大敦煌》《书剑恩仇录》《轩辕剑之天之痕》《圣地可可西里》《沙海魔窟》等40多部影视剧,成为中国第一处可传承、弘扬、展示敦煌文化,拍摄中国西部题材、古代题材的影视拍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