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红水镇:以干促进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3-05-05 来源: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自“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红水镇坚持以“干”字当头、“实”字发力、“细”字落实,积极强本领、扎实转作风、认真提效能,全力做好基层治理、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为乡村全面振兴造血赋能。

在清河村集体经济白葱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四十多个村民正忙着打垄、剪葱根、打葱眼、栽葱苗,种植现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繁忙的景象。

红水镇清河村村民 冉国军:今天种白葱,葱根剪掉,分根快,发起来快。

近年来,红水镇立足自身实际,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耕特色产业,把蔬菜种植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来抓,通过示范带动培育壮大产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红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成安:我镇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发展枸杞、优质梨、荷兰豆、西红柿等特色种植业,同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四月下旬,在宋家庄村,一座占地500平方米的农产品销售中心拔地而起,钢架结构的搭建已基本完工。以前村民销售农产品要拉到邻村或更远的地方,农产品销售中心的建成,将逐步解决村民蔬菜种植产销难题。

红水镇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葛建儒:西红柿、辣椒,还有高原夏菜、西兰花、荷兰豆、小茴香是我们村的亮点,把这个棚建起来以后,规模大,条件便利,货源充足,减少农民的运输成本,给村集体经济创收。

红水镇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检视“三抓三促”行动的重要抓手,以种养殖结构调整为主导,利用资源禀赋,整合资源,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创收增收模式,有效改善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红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成安:持续巩固“两园”建设,积极谋划昌林村肉牛养殖产业基地和共建村集体养殖小区等重点项目,扩大生猪、牛、羊、鸡等传统养殖规模。

在羊城村养殖基地,羊圈、管理用房和草棚一应俱全,200多只母羊肥硕健壮,这是羊城村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难点,增强基层党组织自身“造血”功能而实施的“投母还羔”项目。

红水镇羊城村党支部副书记 秦国春: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目前采取的就是投母还羔,一百个母羊分红30个小羊羔,未来两年,咱们愿望就是再建一栋羊舍,争取母羊达到500只,分红达到300只。

红水镇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是距离县城较远的乡镇,多年来秉持“生态立镇”理念,发扬红水精神,因地制宜“兴产业、促发展、强基础、美乡村”。

红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成安:我镇坚持战风斗沙、坚韧自强、垦荒播绿、团结共融的红水精神,切实把好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三个导向,在学习上下功夫、在执行上铆足劲、在效能上见真章,确保“三抓三促”行动走深走实,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郝姝 杨家栋 张鋆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深化“三抓三促”行动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红水镇:以干促进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源: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阅读:
日期:2023-05-05

自“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红水镇坚持以“干”字当头、“实”字发力、“细”字落实,积极强本领、扎实转作风、认真提效能,全力做好基层治理、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为乡村全面振兴造血赋能。

在清河村集体经济白葱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四十多个村民正忙着打垄、剪葱根、打葱眼、栽葱苗,种植现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繁忙的景象。

红水镇清河村村民 冉国军:今天种白葱,葱根剪掉,分根快,发起来快。

近年来,红水镇立足自身实际,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耕特色产业,把蔬菜种植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来抓,通过示范带动培育壮大产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红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成安:我镇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发展枸杞、优质梨、荷兰豆、西红柿等特色种植业,同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四月下旬,在宋家庄村,一座占地500平方米的农产品销售中心拔地而起,钢架结构的搭建已基本完工。以前村民销售农产品要拉到邻村或更远的地方,农产品销售中心的建成,将逐步解决村民蔬菜种植产销难题。

红水镇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葛建儒:西红柿、辣椒,还有高原夏菜、西兰花、荷兰豆、小茴香是我们村的亮点,把这个棚建起来以后,规模大,条件便利,货源充足,减少农民的运输成本,给村集体经济创收。

红水镇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检视“三抓三促”行动的重要抓手,以种养殖结构调整为主导,利用资源禀赋,整合资源,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创收增收模式,有效改善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红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成安:持续巩固“两园”建设,积极谋划昌林村肉牛养殖产业基地和共建村集体养殖小区等重点项目,扩大生猪、牛、羊、鸡等传统养殖规模。

在羊城村养殖基地,羊圈、管理用房和草棚一应俱全,200多只母羊肥硕健壮,这是羊城村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难点,增强基层党组织自身“造血”功能而实施的“投母还羔”项目。

红水镇羊城村党支部副书记 秦国春: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目前采取的就是投母还羔,一百个母羊分红30个小羊羔,未来两年,咱们愿望就是再建一栋羊舍,争取母羊达到500只,分红达到300只。

红水镇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是距离县城较远的乡镇,多年来秉持“生态立镇”理念,发扬红水精神,因地制宜“兴产业、促发展、强基础、美乡村”。

红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成安:我镇坚持战风斗沙、坚韧自强、垦荒播绿、团结共融的红水精神,切实把好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三个导向,在学习上下功夫、在执行上铆足劲、在效能上见真章,确保“三抓三促”行动走深走实,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郝姝 杨家栋 张鋆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