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62042378404828X7/2023-172856 | 生成日期: | 2023-03-15 |
文 号: | 景政办发〔2023〕9号 | 关键字: | 粮食,生产,耕地,乡镇,农业 |
所属机构: | 景泰县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 |
景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 《2023年全县稳定粮食生产行动 方案》的通知 | ||||||||||||||||||||||||||||||||||||||||||||||||||||||||||||||||||||||||||||||
信息来源:景泰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3-15 08:31
浏览次数:
|
||||||||||||||||||||||||||||||||||||||||||||||||||||||||||||||||||||||||||||||
|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切实提高全县粮食生产能力,现将《2023年全县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景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15日 2023年全县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 根据中央和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023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甘政办发〔2023〕12号)、《2023年全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市政办发〔2023〕21号)要求,结合全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支撑水平,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保持粮食面积稳定,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目标任务。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前提下,积极调整优化粮食结构,确保小麦等口粮稳定,统筹推进大豆油料生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21.2万吨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严格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将全县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位置分解下达,各乡镇要结合遥感监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国土变更调查最新成果,在核清本区域内耕地、园地、林地、草地面积的基础上,全面掌握现有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利用现状,落实日常监管,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严肃处理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坚持良田粮用,永久基本农田重点保障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鼓励利用未利用地、盐碱地、戈壁荒滩等土地资源发展设施农业。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查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 (二)落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将县上下达的粮食目标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到村组,具体到作物、到农户、到地块,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做好农资需求调度,加强调剂调运,抢抓春耕、夏播和秋种关键时机,种足种好。按照“宜耕全耕、不漏一户、不漏一块”原则,全力推动撂荒地耕种复垦,全面完成撂荒地整治任务,优先用于粮食作物种植。要积极扩大粮食复种和轮作倒茬面积,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万亩以上。要抢抓春耕时机,积极增加大豆种植,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聚焦小麦、玉米等 主要粮食作物,开展单产提升工程,不断提高粮食产能和效益。集成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模式,创建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小麦、玉米高质高效种植基地。(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供销合作社联社) (三)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早做好抗旱机井检修,农灌渠道清淤等工作,充分保障好小麦等粮食作物春灌用水。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力度,统筹推进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灌排体系建设,优先将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建成高标准农田。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管护机制,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依托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重点推行旱变水、小变大、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的建设模式,加快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23年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提质1万亩。(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四)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玉米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装备升级改造,实现玉米种子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信息化,巩固提升我县玉米制种基地在全省的重要地位。加大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玉米重点育种项目长期稳定支持力度,构建种业自主创新体系,重点围绕现代育种技术,玉米繁育制种,制种基地质量提升等开展技术创新和协同攻关,挖掘一批优异种质,选育1—2个突破性新品种,不断扩大自主品种的种植面积,提高对全县玉米主产区的供种保障能力。强化制种基地及种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品种侵权、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五)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大干旱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引进推广,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为载体的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全县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粮食生产精量化节种和精细收获减损技术,建立一批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加大适宜大豆玉米间作的高精度专用播种机、植保和收获机具的选型引进和示范推广。加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力度,优化补贴兑付方式。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技术集成示范与应用,推进北斗智能终端应用范围。(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 (六)抓好重大农业技术推广。深入开展粮食作物为主的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集中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和增产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积极开展抓点示范,打造一批集中连片的百亩示范片、千亩示范带。持续开展耕地轮作试点,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努力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深入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种养循环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积极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及高效药械,提升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水平。(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 (七)科学开展防灾减灾。近年旱涝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农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准备,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抓住有利时机做好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应对旱情发生。加大农业保险、信贷等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同时,要及早谋划和安排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强化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应对有方、应对有效,力争将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气象局、县应急局、县财政局、县水务局) (八)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打造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种粮农民队伍。大力培育和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粮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农民、服务生产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集中连片的粮食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健全粮食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引导各乡镇积 极推广“一户一田”、土地流转和农业托管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供销合作社联社) (九)推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扎实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创新一、二、三产业发展模式,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发展现代粮食加工业,健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促进粮食综合效益提升。做大做强一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订单种植销售的产销对接模式。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环节粮食损耗浪费。(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责任,分作物、 分区域、分季节持续推进粮食生产,不误农时春耕春播,及早安排夏收夏种,确保种足种满、种在适播期。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配套和资金保障,确保粮食、大豆、油料面积、产量等年度任务圆满完成。 (二)健全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民种粮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保障机制。构建和优化粮食生产政策体系,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保险覆盖面,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粮食生产节本增效,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综合收益。 (三)加大宣传引导。大力宣传粮食生产各类扶持政策,围绕粮食生产、收购、储备、加工、流通、节约等环节,做好典型宣传和示范引导。组织开展粮食安全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切实提升全民粮食安全意识、节粮减损意识,推动爱粮、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成为社会新风尚。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粮食生产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经验做法,于2023年12月10 日前上报县政府,并抄送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 附件:2023年全县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附件 2023年全县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单位:亩、吨
|
||||||||||||||||||||||||||||||||||||||||||||||||||||||||||||||||||||||||||||||